您的孩子要补种乙肝疫苗吗
去年6月,卫生部启动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第一项是“用三年时间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疫苗”。那么,究竟哪些儿童需要进行补种,接种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请有关专家给您详细解答。
疫苗早接种预防效果好
乙肝病毒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导致携带者变为慢性乙肝患者,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癌。研究显示,携带乙肝病毒的人如果是新生儿,9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儿童感染后约28%~3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而成年人这一比例为2%~5%。,携带乙肝病毒对婴幼儿的危害更为严重,他们也更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在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乙肝疫苗和接种费需要自费。在2002年以后实行了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但需要交纳10元接种劳务费。直到2005年5月劳务费取消,接种乙肝疫苗才真正分文不收。,2005年以前可能会有儿童因经济原因放弃接种疫苗,他们可以借此次机会补种疫苗。还有一些儿童,由于或出生低体重等特殊情况,出生后无法接种乙肝疫苗。有些儿童出生后虽接种了乙肝疫苗,但后来又失去了免疫力,他们也需要补种或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打过疫苗并非全部生效
想知道过去接种的乙肝疫苗是否还有保护作用,可通过抽血化验确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说明接种后没有产生抗体或曾产生抗体但已消失,这种儿童应该补种三针乙肝疫苗。如产生了抗体,但水平低,说明保护效力弱,可再打一针乙肝疫苗,即加强针。如抗体为阳性且抗体滴度较高,说明原来的乙肝疫苗还有很好的保护效力,不需要再接种乙肝疫苗。,有些人尽管接种疫苗后乙肝抗体为阴性,但重新打一针疫苗后抗体滴度明显升高,这种情况说明体内对原来的疫苗还有免疫记忆,此时再打一针疫苗就可以了。
过去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都会得到保护,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抽血化验抗体。如果孩子的家人或密切接触者存在乙肝病毒携带的情况,尤其是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后最好抽血化验乙肝表面抗体。如果阴性,应加强免疫或再接种。化验的时间可在一针疫苗接种后一个月时,比如新生儿是出生后0、1、6月接种三针,那么就可在7月龄的时候化验是否出现了乙肝表面抗体,如为阳性,说明疫苗有效。
疫苗应该全程接种
对于新生儿来说,接种比不接种好,全程(3针)接种比单针接种好,出生后立即接种比过一段时间后接种效果好,疫苗中抗原含量高的效果好,如10微克疫苗比5微克疫苗效果好。
那么,10微克和5微克疫苗有什么区别?相比之下,高抗原含量的疫苗能够实现快速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转,即能更快地出现保护作用,并获得高水平的血清学保护。再有,抗原含量高的疫苗提供的保护期限也更为持久。为了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差别,一项“十一五”课题——乙肝免疫策略研究正在比较5微克与10微克乙肝疫苗效果的差异,研究将在明年结题,届时会有更为确切的数据。
目前国家统一要求的疫苗是抗原含量5微克的乙肝疫苗,而对于母亲为“”的新生儿应选择10微克的疫苗。在部分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生儿乙肝疫苗为10微克剂量。,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家长可以自费为孩子选择10微克的国产或进口乙肝疫苗,每针费用在20~70元之间。
背景新闻
广东今年为342万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
新快报讯 (记者 陈杨 通讯员 粤卫信)为341.81万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对88.4万育龄妇女补服,对4000例贫困患者进行复明手术……昨日,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厅网站获悉,作为新医改的头炮,省财政投入4.4亿元,全面启动2009年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新医改妇女儿童先受益
昨日,广东近三年的新医改政策终于掀开面纱。记者发现,15项公卫项目大部分对妇女儿童有利。
对于儿童,6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就是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据介绍,今后三年,计划在全省范围对15岁以下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据测算,全省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应种人数为991万人),2009年安排接种341.81万人。
对于妇女则有三大项目,包括2009年对88.4万育龄妇女补服叶酸;今后三年,计划在我省相关地区为农村妇女进行、检查。其中,2009年我省乳腺癌检查项目为6个县,检查人数12000人;宫颈癌检查项目为4个县,检查人数45000人。除此以外,省、市县财政安排配套经费,对96万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补助,不足部分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
珠三角人均公卫费每年25元以上
,6项重大公卫项目还包括2009年对4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今后三年,力争对全省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2009年计划完成8.635万户无害化厕所建设,,完成农村饮水水质、水样监测7440份。
启动的还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服务、孕产妇保健服务、老年人保健服务、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除国家财政支持的每人每年1.5元,省和市县财政分别承担6.75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15元。而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省政府要求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每年25元以上。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