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乙肝疫苗遵循“016”原则
多年来,“大国”的帽子一直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所幸近年来,这一情况大为改观。这固然与乙肝治疗的不断进展、乙肝防治知识的广泛普及密不可分,但深入细致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无疑更是功不可没。
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靠疫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肝病中心主任医师谢尧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防止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感染上乙肝病毒和发生。
而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也强调了乙肝疫苗对于中国摘掉“乙肝大国”帽子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疫苗在控制乙肝病毒传播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因如此,各地医疗机构十多来年对乙肝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也让我国全民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从9.75%下降到7.18%。也就是说,这项工作使我国减少了两三千万病毒感染者。”成军说。
在北京、等大城市,疫苗接种的效果尤其明显,15岁以下孩子阳性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5岁以下孩子阳性率几乎为零。“这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强调。
接种疫苗遵循“016”原则
对于乙肝疫苗应该怎么打,谢尧解释说,新生儿,特别是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母亲所生的孩子,应当在出生时立即注射,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标准注射规程应遵循“016”原则,即出生时打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打第2针,6个月后再打第3针。如果注射后没有产生抗体,则可以加大剂量注射,或者由原来的肌肉注射改为皮下注射,注射剂量可以为20—30微克。如果错过了这一次机会,还可以选择补种疫苗。
谢尧提醒道,注射完疫苗,需要检查是否产生以确定接种有无效果。没有产生抗体者,虽然不能说肯定会感染乙肝病毒,但与无抗体者相比,显然保险系数会大大降低。对有表面抗体者,尤其是婴幼儿,应当1—2年查一次,如果抗体滴度不够,则需要加强注射。,成军认为,一般来讲,新生儿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够持续16—18年。
高危人群更应注意
不过,对于容易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来说,仅仅做到这些可能还不够。家庭成员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患者、血液制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同性恋者、吸毒者等,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尽管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病毒的时间,多数发生在围产期(怀孕满28周至产后7整天)和婴幼儿时期,但成年人如果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力的话,也可能感染并发生肝炎,其中有5%—10%的感染者会成为慢性携带者。“那些没有接种过疫苗的成人,也可以重新接种。不过,在接种之前应检查乙肝病毒的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即常说的‘两对半’)。如果HBsAg阴性、抗HBs阴性,可以注射乙肝疫苗”。成军表示。
不过,如果已经被确认感染了乙肝病毒,则不需要再打,因为他们不存在预防感染的问题,即使注射了也起不到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