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心理健康课——给心理老师们的3条建议
生活百科 2023-09-15 18:1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广大中小学、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心理健康课凭借互动性、直接性、高效性的特点成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开展形式之一。正因如此,对心理健康课的研究也成为了心理老师们的必修课。针对如何为学生们呈现一堂生动有趣又意义丰富的心理课堂的问题,这里提出了3条较为实用的建议,希望对老师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一些帮助。
一、上好心理健康课,课程设计需斟酌
对学生而言,心理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自由放松地进行内心探索的场景,而这就要求心理老师们在心理健康课的主题选择以及流程设计上进行仔细的斟酌。应当要做到主题明确且有意义,而且要贴合学生们当前年龄段的心理发展需求。在主题选择上要避免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避免由于选题过大、目标过空导致对主题挖掘不深、不透。
二、上好心理健康课,课程原则要把握
心理健康课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心理老师在主持心理课堂时应当把握以下三条原则
1.活动性原则
区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心理健康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心理活动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课堂进行的过程与方法,让心理老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传达给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让学生能够在这里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为自己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平等性原则
心理健康课上,老师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是要遵循助人自助的原则,引导、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比起教师,学生之间拥有更多的共同点,他们之间的心理是相通的,更容易沟通、接纳和产生共鸣,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助助人,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3.参与性原则
评价心理健康课教学效果的其中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便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必须要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在心理课堂中,学生参与程度越高,他的感受和体验便越丰富,活动效果也就越好。
三、上好心理健康课,课程形式要丰富
心理健康课作为校园中新兴的课堂形式,能够让学生们从繁重的课业中暂时解脱出来,放松压力,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心理健康课也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课堂可以通过丰富的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形式可以参考以下5种
1.游戏
游戏形式常常是最受欢迎的心理健康课开展形式,通过有趣的团辅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积极,容易取得效果,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共情能力与感受性,有利于促进与他人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3.问卷调查
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量表,能够采集学生的心理状态数据,可以加强心理活动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了解学生的真是状态、想法或者反馈意见。
4.问题讨论
问题讨论是心理活动课中最基本的形式,通过分组讨论,达到相互接纳、相互包容、情感互动、自助助人的目的。
5.辩论会
在辩论中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的爱好、倾向也得以表露。辩论会这种形式可以使外在的认知说教转化为自我的认识,更适用于高年级学生。
心理健康课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开展载体,更是心理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上好心理健康课,不仅是在完成心理老师的本职工作,更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一步。
上一篇:心理课有多重要?能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下一篇:一种心理课新形式:对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