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陷入痛经保健的三大误区
两类的区分痛经一般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类。
原发性痛经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没有任何器质变,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产的妇女,大多在初潮后6~12月发病,大多到育龄、婚后会缓解,甚至消失。继发性痛经有明确的病因,常见于育龄妇女,特别是30岁后的已婚妇女,其生殖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可发现子宫增大、活动受限、有压痛;附件增粗或片状增厚、有压痛。须到正规看,通过对症治疗好原发病,才能消除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是经血不畅、气滞血瘀所致,“不通则痛”是中医最根本的观点。西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病机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子宫的过度收缩。(2)子宫不正常收缩,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3)与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升高有关。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以及经血中的前列腺素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
继发性痛经八大病因慢性痛经特点疼痛范围大由于盆腔炎涉及生殖器官所有内藏部分,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发病。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痛经主要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除了经期加重,劳累、或排便时也会加重症状,可伴有尿频、量多、色黄或月经异常及不孕等症。有时有低热、易感,部分病人因病程长而出现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妇科检查时可触摸到子宫旁组织增厚,有压痛,子宫附件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块物。可能会有输卵管呈条索状而有压痛、子宫后屈、活动度差或不活动、盆腔结缔组织及宫骶韧带均增厚、增粗,有触痛等表现。
慢性盆腔炎常见于小于35岁的育龄妇女,病情较顽固,不易彻底治愈,易反复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败血症以至感染性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