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宛平:金婚是最原始的向往

生活百科 2023-09-15 21:5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用亲身经历“絮叨”

  《金婚》小说保留了剧本的故事主线和“絮叨”特色,但由于50集剧本70万字的容量难以全部塞进一本小说,小说可视为剧本的精华。提起剧中“编年体”的叙事方式,王宛平称当郑晓龙导演冒出这个创意时,她不是欣喜,而是面对“命题作文”格外发愁。“这得想出多少平凡小事啊!当时是说几个人写,一人10集,后来大家觉得难就纷纷‘撤’了,就剩我一人了。而且这些‘絮叨’的小事必须真正从生活出发,不能凭空瞎编,一编就假。”

  于是王宛平对郑晓龙说“你想出的招儿,可不能不管我呀。”后来剧组成立了六七个人的策划班子,在定大纲和写前15集时几乎天天开会,大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王宛平。比如剧中佟志生了三个女儿后终于生了个儿子,一高兴,差点把儿子摔在地上,就是郑晓龙出生时的真实情景。“郑晓龙就是有了三个姐姐后,终于生了他,他爸一激动差点把他摔在地上。”剧中还有不少是王宛平自己的生活,就像引起很多中年妇女共鸣的文丽抹了“银耳珍珠霜”过敏的情节。“当时没什么好品,又臭美,我自己就是抹了银耳珍珠霜,第二天起了一脸大疙瘩!”

  学韩剧还原生活质感

  “生活质感”是王宛平在写作中从始至终把握的一个关键词。“导演一开始就要求贴近生活,强调细节,学习韩剧中那种生活质感。”于是王宛平把自己住在筒子楼、大杂院中的许多生活细节都放入剧中,比如筒子楼里的灯绳一拉就断这种“鸡零狗碎”的事情。

  由于《金婚》是从1956年写到2005年,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王宛平年纪还小,于是她买了一大堆反映那时生活的书籍,如《亲爱的爸爸妈妈》、《回家过年》、《我们那代的回忆》等,看看当时人们的生活什么样。就连《王蒙自传》第一部中王蒙描写自己在一首当时很流行的舞曲中与妻子跳舞的情节,也成了王宛平的参考。,王宛平在写作《婚内婚外》时对二三十对夫妻的采访,同《金婚》剧组一起到小区中与步入金婚的们开座谈会等,都成为王宛平写作中宝贵细节的来源。

  “智慧”吵架吵出潜台词

  《金婚》中佟志与文丽“大架小架”不断,却并不招人烦,有些观众还就看佟志和文丽俩人斗嘴抬杠看得“挺乐和”。王宛平在写这众多的吵架戏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能吵得平面化,成了“撒泼打滚”,要吵得智慧,吵出潜台词。比如文丽怀疑支援三线的佟志和女同事李天骄搞上了婚外恋,闹得佟志不得不从三线回来。佟志一进门就和文丽吵“我连她手都没碰过。”文丽却说“你碰她的心了!”“这一句就不是一般化的吵架,就是在生活化的口语中透露出了潜台词。”

  王宛平笑称自己在生活中是最不会吵架的人,还没说什么呢,自己先急了,就什么也说不出了。真正厉害的是文丽那样,自己很冷静,却一下子把对方“噎住”。在人物语言上,王宛平一向欣赏老舍、王朔在京味儿大白话中埋藏着哲理,但在剧中她也避免人物太过“京油子”,并称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在生活多年,但又不是北京出生而是生于东北,不算“纯北京作家”,才能掌握这种“度”,使电视剧播出时能够“南北通吃”。

  大多数人渴望“与子偕老”

  《金婚》50年全景式的婚姻展示,其实是描写了大多数夫妻婚姻中的三个必经阶段。“青年时期,夫妻是激情地磨合,特别是性也冲淡了一些矛盾,可谓床头吵床尾和的浪漫时期;中年时期,则充满了疲惫与不理解,加上生活的沉重与压力,使婚姻成为容易解体的一个危险时期;而时期则又有一种老小孩似的返老还童,这时候有一种多年磨合的和谐的幸福,但此时又面临身体不好的矛盾……”王宛平说。

  创作《金婚》,备受“折磨”,《金婚》热播,备感欣慰。现在回头“眺望”婚姻,王宛平似乎也有所悟“很多青年、中年时候感觉似乎没法过去的坎儿,可能到了老年就觉得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生活是没有必要那么较劲的。不管现在多么物欲横流,多么人心浮动,国外甚至曾有人建议婚姻7年后自动解体,但其实‘金婚’这两个字,还是代表大多数人一种最原始、最传统也最温暖的向往,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吧。”

  人物档案

  王宛平,当过兵,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获硕士生学位,1988年留校执教至今,任戏剧文学系副教授。影视作品有《我的泪珠儿》、《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金婚》等。生活中的王宛平特别想写的是情节片、动作片,“起码也是抡起个家伙。”她喜欢写战争,古典四大名著里面,她特别喜欢《三国演义》。王宛平有一个女儿,偶像就是妈妈,梦想也是做一个编剧,自己写了一个长篇小说《小牲口》,涉及校园暴力。

(责任编辑谭静宇)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