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客家春节习俗
“百节年为首”,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崇尚传统文化的上杭客家人,过年更有一番浓郁的乡情与亲情以及鲜明的特色。
送灶君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事先从市镇购回灶君像,写好灶疏(写上一家大小姓名年龄),准备好元宝、香烛、三牲、酒、素果等祭品,在灶边置一“八仙桌”,将祭品放在桌上。全家老少齐集灶神像前行礼,虔城敬送灶君返回天庭述职,祈求灶神在玉帝面前美言赐福消灾,来年财丁两旺,合家平安。一般人家拜祭时只向灶君祈祷几句“赐福消灾,保佑合家平安”之类吉祥话。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为“年界”。入年界后,要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从入年界始,家家户户办年货,杀年猪,添置衣服鞋帽,蒸年糕、肉圆,油炸糖枣、豆腐、花生、黄豆等食品。中都、稔田等地还做米腊糖。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先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焕然一新,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立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敬奉祖先。入夜,灯火彻夜不息,俗称“照岁”,象征前程光明。各家团圆坐吃年夜饭(称“团圆饭”),长辈还要给小辈分发压岁钱,晚上“守岁”,围炉而坐,听老者讲家训家风故事,近年多是观看电视节目。
开大门
正月初一凌晨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开门时,还要在厅堂陈设供桌和香案,摆上茶果,点烛烧香敬天公。在欢腾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
拜新年
即大年初一,是日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们称之为“三朝”。古时客家人初一早,要按《历书》所说的吉利方向出行,以迎喜神。初一早餐,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有的还会给“红包”,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吉饼、糖果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开小正
乡俗正月为开小正。是日傍晚烧纸钱,儿童争唱歌谣“火烧门前纸,各人寻本事。大人做生意,细人学写字”。
闹新春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花灯、船灯、舞狮为多,有的人从正月初一起开始活动。龙灯、花灯、船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帖,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花灯、船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会和祠堂给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都要到墟上表演,叫做“开墟”。听老一辈说,从前的老习俗还时兴走家串户“吹新年”。即年轻人组成队伍吹唢呐、敲锣鼓,挨家挨户,可以讨来个小红包。现在这种习俗已经渐渐少了,甚至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