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春节风俗的传统和现在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3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腊货传递出最早的年味

腌制腊货的习俗在安庆市由来已久,每年腊月晴好的日子,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晾晒的腊货,这些腊货经过阳光的“爱抚”,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时刻传递着即将过年的信息,让人们最先感受到了年味。

由于腊货贮存时间长、食用方便、味道鲜美等特点为众多市民所钟爱,腌制腊货始终是很多人家腊月里的“必修课”。以前腌制的腊货主要用途是应急,腊月雨雪多、蔬菜稀少,不便买菜的时候,一家人象征性地弄点腊货下饭,或是临时来了客人用于招待。这个时候,不管是客人还是家人,只要见到桌上有了腊货,就会感到过年的气息。腌制腊货的一个目的是图个好的吉兆,通过储备的腊鱼、腊肉、腊鸡、腊鸭等,企盼来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从腊货腌制、晾晒、食用的整个过程,每道环节都倾注着美好的愿望,年味无意间也被渗入到了每道工序之中,时时触及着人们的神经,一不留神就会想到快过年了,让人最先接受到过年的信息。

现在,很多人家仍然延袭着腌制腊货的习惯,其目的已有所改变,更多的是为了品尝它独特的口味,其实,腊货本身的特有味道就是年味的组成部分,只是一部分人没有这样认为而已,现在想想,当腌制腊货的那一刻就意味着离过年不远了,过年的餐桌上又缺少不了这种传统的年货,所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腊货都是最早传递出年味的食品,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腊货的味道就是年味。,如今不少人图省事不腌制腊货,想吃的时候购买也很方便,所以由腊货反映年味的效果,在他们身上有所淡化,他们只通过别人晾晒的腊货感受到丝丝年味,缺少了自己动手倾心尽力操作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蕴涵着只可意会的年味。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传统的过年习俗渐渐地省略了,如腌制腊货、炒炒米、炸圆子等,这就是人们感觉年味渐淡的根本原因。

炒米飘出传统的年味

炒米,对于广大宜城市民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食品,很多人未必知道,炒米不仅是安庆市特有的食品,还是我国最早的快餐之一,在它的身上聚集着浓浓的年味,凝聚着安庆人民的智慧。

由于生活水平的关系,过去,很少有人平时炒炒米的,只有过年的前夕,各家各户才炒炒米,炒炒米大多选择寒冷的天气,将洗干净的米经过冷冻,炒出来才松脆可口,经济条件好的人家用糯米,普通人家则用粳米。炒炒米仅靠主妇一人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人操作顾上顾不了下,稍不留神就会将米炒焦,所以得有人打下手,控制炉灶里的火候,男人早早地将柴劈好,在一旁看事做事予以配合,一边陪伴着妻子,一边俩人商量过年的一些细节,通常,结束炒炒米都要到深更半夜,虽然天寒地冻,但灶台里的火烧得屋里暖洋洋的,营造了春天般的氛围,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年的这个时候,空气中都会不断地弥散出炒米的香味,不谙世事的孩子也能切实地感觉到就要过年了。这段时间孩子们最高兴,玩得再晚家长也不会责备,看到谁家灯火通明,串上门后将小嘴放甜点,准能有所收获,无论是炒炒米、炒花生、蚕豆、还是炸圆子,都可以尽情地享受,平日的饥饿感也荡然无存。,炒了炒米或准备了其他年货的人家,也仅仅在制作过程中慷慨大方,过年前后是不会轻易地给孩子吃的,因为当时的生活普遍清苦,所准备的年货是为了接待前来拜年的客人的,要是让孩子敞开吃,正月将缺乏待客之物。

在过去的日子里,正月接待客人是离不开炒米的,拜年的客人一般耽搁的时间不会太长,尽到了礼仪还要到其他人家去,而安庆素来有着“烧茶”的习俗,由于炒米食用十分便利,始终是过年待客的主要食品,为主、客节省了时间。炒米“一食两用”的优点,是安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这种食用方法在全国非常稀少。国人尚且不知快餐这个名词时,安庆人民早就食用炒米了,所以说炒米是我国最早的快餐之一。

因为炒米的特点突出、地域特征明显,所以备受人们喜爱,很多背井离乡的安庆人更是对其情有独钟。

炒米至今仍然是一种年货,但早已不是稀罕之物了,由于炒米的制作过程较为繁琐,很少有人自己制作,,在宜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加工经营炒米的,正因为如此,安庆人准备年货少了这项工作,这一缺失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年味。

除夕话不尽丰富的年味

要说年味,大年三十是最浓厚的,因为这一天一夜为“年”的凝结点,有着话不尽的年味。

虽然经过了多日的准备,大年三十这天,各家各户的主妇还是早早地为年夜饭忙碌着,因为这餐饭积蓄了一年的财力,是最讲究、最奢侈的,普通的人家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这个时候倾其所有奉献出来,家庭富裕的人家年夜饭更是丰盛。开席前,必燃放长长的鞭炮,一方面行“接祖”之礼,另一方面为庆祝亲人团圆创造喜庆气氛。年夜饭不管家境如何,鱼是少不得的,有鱼则寓意吉庆有余,除了食用的鱼外,还要专门准备一份“听话鱼”,所选择的鱼种也很讲究,大多使用鳜鱼或鲤鱼,目的是图个口吉,“听话鱼”是不吃的,席间,晚辈祝福长辈、长辈关爱晚辈的美好语言,都由其听取、记录,年夜饭隆重而欢庆的气氛将年味推向了高潮。

年夜饭快结束时,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有了压岁钱的孩子是没有完全支配它的权力,只能提取很少的一部分自己独立使用,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欢天喜地的,所营造的喜庆氛围,成为年味的重要元素。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在家里呆不住了,成群结队地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真正地成了自由人,不管玩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挨骂的;男人则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不是神吹海侃就是打牌,以此方式“守岁”;而女人还轻松不下来,因为大年初一是不干家务活的,尤其不能扫地,以免将“财喜”扫掉,所以三十晚上还要将家里收拾干净。

人们之所以感觉过去的年味浓,是因为到了“年关”,每个人都为过年而忙,无论是劳作的过程,还是思想意识都围绕着过年这个主题,年味格外浓厚。现在,人们的日子好过了,生活的需求随时都能满足,再也不会有“年关”的意识,很多人将年夜饭也搬到了酒店,省掉了繁琐的操办过程,轻松地享受着过年的悠闲,但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有得必有失,缺失了筹办年夜饭的经历,年味在这个环节变得淡薄了许多。可是,“守岁”的年味整体上比过去浓,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人们“守岁”提供了精神大餐,集聚了更多年味的成份。当电视机里敲响新年的钟声,人们不仅燃放烟花爆竹,还通过各种现代化通讯手段拜年。年轻人在歌舞厅放声高歌、翩翩起舞,尽情地歌唱美好的生活、品尝甘甜的年味。现在的年味较之以前更丰富多彩了,有时代的气息,年味有着众多的体现方式,说不尽、道不完,只要细心品味,每个角落都能嗅到过年的气味。

拜年散发出和谐的年味

过年期间,拜年这项活动,将年味“发酵”到了极点,无论是街头的景物,还是行人的装扮,都以一种欣欣向荣的精神迈向春天的怀抱,空气中的年味也洋溢着春的气息。

按照传统的习俗,安庆人拜年是有讲究的,大年初一早上,女儿、女婿要到岳父家拜年,不能空着手去,至于携带什么礼物则没有规矩,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岳父、岳母的喜好酌情而定。但进门时女婿一定要走在前面,因为新的一年开始,迎接的第一位客人是男人,这一年就会兴旺发达、万事如意,如果是女人则触了霉头,当年有可能不顺心;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是别人家的人,自然也是客人了,而女儿、女婿是到岳父家的第一批客人,所以女儿不敢大意地率先进入父母的家。

来到岳父、岳母的家中,翁婿、母女之间相互祝福必不可少,主、客的分别也一目了然,岳父、岳母忙着端茶递水,女儿、女婿坐定后,岳母就会到厨房“烧茶”,所谓“烧茶”就是办理便餐。为女儿、女婿“烧茶”,大多用面条、鸡腿和五香蛋,懂事的女儿、女婿是不肯吃鸡腿的,留着给岳父、岳母“做人”用,吃了中午正餐后,经过一番热情的话别,才算完成给岳父、岳母拜年的任务。过去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母女间少有走动,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初一这天也是母女说说私房话的大好时机,从她们的窃窃私语到开怀大笑,无不体现出喜悦的年味。

在那个年代,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但人们的精神充实,拜年,这种亲情交流形式,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使年味更加浓烈了。

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拜年的方式多样化了,电话、信息、网络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行走式的拜年方式,使拜年的形式由流动的表象潜入静止的“内存”。因为很多人将过年形式锁定在传统模式范围,忽视了新兴的拜年方式,所以感到现在的年味没有过去浓,其实,现在的年味并不比过去淡,就拜年而言,年味更多的由现代化通讯工具来体现,这是社会进步的特征,人们已经渐渐地认同了这种便捷的拜年方式,浓浓的年味随着现代化通讯工具融入人们的心田。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