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清明节习俗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3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扫坟节、鬼节、冥节”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什么叫“扫墓”?据《清通礼》介绍“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古称扫墓。”从中得知,以前上冢扫墓,在清明与冬至两个节日都可以。仙游人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每一年,大部分家庭两个节点都有扫墓祭祖,有的家庭只在清明节扫一次墓。

仙游流传“冬至祭墓祭财,清明祭墓祭丁”这一说法。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三月春暖,阳气上升,万物更生,桃红柳绿。这时候,到祖先墓前祭拜,喻示着子孙后代也像这勃勃生机的春光,人丁兴旺,子孙昌盛。清明祭祀,让祖先庇荫子孙健康成长。而冬至,秋收后农事告竣,新谷入仓,正是诸物丰饶之时,入冬后的人们都比较有闲暇,尤其地处山区又是生活在南方的仙游人,再不像春天忙碌了,这时去祭祀祖先、庆贺丰收、告慰亡灵,希望来年财源滚滚、家业富裕。

“清明祭前,冬至祭后”这又是仙游祭祀习俗另一特色。意思是说,清明扫墓时间可在清明节当天,也可适当提前几天;冬至祭墓可以延迟在冬至后几天进行。其实,这种习俗在闽南还有泛客家地区也流传。仙游地处山海结合部,历史上曾隶属泉州府领辖。所以,难免受到闽南民俗习惯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仙游更是八闽多元文化的一个浓缩,是闽越文化的源承,,从祭墓形式勾勒出一道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扫墓要做的第一道工序是清理坟墓周边的杂草、树木等,扫除墓座上的尘土。然后祭祀土地神,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用小石头压上黄、白、红、绿等“墓”纸,俗称“献纸钱”,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

小时候清明,上山扫墓,细雨纷纷,行人踽踽,祖父母的墓就坐落在老家的后头山。记得当时,祖先的墓是一座土坟,一块长方形杂石浅陋地兀立在墓前,算是墓碑,碑是无字碑。这块墓碑遭雨水侵袭,每年清明都会倾倒。家道中落,家境贫寒,墓的大小装饰是先人的门面,是家业的镜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仙游山坳、溪岸上的坟墓基本上简陋粗糙,这为祭扫增添了一些麻烦,但正是坟前葳蕤的杂草在检验着后人的孝道和念祖之情。在公墓没有出现之前,仙游城关的居民会在清明节前夕,全家总动员,骑上自行车或三轮摩托车,带上扫把、畚箕、镰刀、锄头等工具,用红布袋、盘子装上丰盛的祭品上山祭祀祖先。

进入新世纪,富裕起来的仙游乡亲开始对倾颓的坟墓修缮加固,并查阅族谱,在墓碑上细细刻录描红先人的谥号姓名,从此先人不再旁落,阴阳的会晤不再潦草。

在祭祀的供品中,“清明龟”算是仙游又一特色。因它的形状像龟而得称,“龟”是长寿的象征。做“清明龟”原料主要是糯米,在糯米中掺入水粬。水粬在仙游的田野阡陌随处可以采摘,三月草长莺飞,水粬也嫩绿可爱,花开金黄,朵朵鲜艳,洗净煮烂,再与糯米搅和加糖蒸熟。入蒸之前,可以用仙游当地特制的“龟”形印模印制。“清明龟”不仅香甜可口,还健脾健胃、降脂降压。

仙游各乡镇清明扫墓祭品还是大同小异。隆重的会摆上“三牲”“五牲”,像沿海一带,祭品中一般会有煮熟的鱼(代表水里游的)、猪肉(代表地上跑的)、鸡肉(代表天上飞的),还会有蛤、螃蟹、鸭等;平原区祭祖会备上豆腐干、“清明龟”、金针花等;山里人祭墓会隆重摆上羊头,配上红菇、冬笋、“女儿红”,让山里的野味、香味、酒味氤氲祖先不朽的灵魂。花生是仙游清明祭祀中必不可少的一样祭品,因为“生”的方言读音与“丁”相似。在祭扫完毕,全家人会围在祖先坟前剥食花生,喻示人丁兴旺,有些人还会在祭祀后,在墓前抛撒硬币,让小孩去捡拾,祈望祖先在天有灵,佑保子孙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扫墓的时候,要从远祖到近祖,先众墓后家墓。锄尽墓上杂草,在墓墩培上新土,先在山神和土地公的神位前(一般在后土前)摆放祭品,点烛、燃香、烧金祭祀。接着,才在墓碑前的祭台上摆上供品,点烛、点香、奠酒,然后在坟前烧些俗称“金纸”或“大银”“小银”的纸钱给祖先。待一炷香烧完,表示祖先已享用好,这时,依次有序在墓埕上行叩拜礼。,燃放鞭炮表示扫墓活动结束。

在仙游,家家户户扫墓期间都要举行家祭,俗称“敬公”或“敬公妈”,备办菜肴祭奠先人,有的家族或宗族,也选在这一天在祠堂举行族祭,或在祖坟前举行墓祭。

随着时代的发展、仙游公墓的崛起、火化制度的建立,一种环保的殉葬制度正深入人心,市民们采用树祭、网祭等全新的形式祭奠逝者,越来越多的人以现代文明的祭祀仪式缅怀先人。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