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常平横江厦旱龙节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3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农历五月初七、初八是横江厦传统民俗“旱龙节”。常平镇横江厦村的“旱木龙”巡游已被列入东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和第三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这是一种流传于广东东莞常平横江厦村的民间活动。

常平横江厦村全村只有一个姓,全为李姓,祖上也是从中原过来。原来村里人在五月龙舟节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生活幸福,也以此来纪念祖先。但随着环境变化,横流在村边的横江河慢慢由大变小,由江河变成了浦田,没有江河竞渡,只好“扒旱龙”,抬木龙巡游,一直延续至今。现村里仅存的一头木制旱龙据说乃清代年间流传至今,已历百多年,是村民眼中的一具神物,也是当年常平横江厦村进行旱木龙巡游的最好实物证据。

常平镇横江厦村旱木龙巡游的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七和初八这两天。这两天是横江厦人欢庆的节日,更是全村的“狂欢节”。 每年的此时此刻,外出打工者、乔居外地者,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横江厦村,回到追随着旱木龙巡游的队伍中,回到祖辈的古老精神世界里。按照习俗,村里还会搭台连演几晚大戏,给村民们一饱眼福。村民们欢歌载舞,既是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年,也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庆贺、欢舞。

横江厦整个旱木龙巡游的组织工作都是“神手们”来担任。初五初六这两天,担任巡游的十二个“神手们”就集中在一起,分别从上一年存放在上围和下围两个自然村的“宗祠仓堂”里,拿回用香樟雕成的一公一母两条木龙,“请”到村里的祠堂安放。到了初七这一天,村民们则焚香沐浴,穿着打扮,聚集一起,在长者的带领下,敬神拜祖,祈求平安。上午十时左右,由六个壮汉分三人一组,两人抬龙头,一人舞龙尾,每组各抬一条木龙,由神桥引路,顺时针沿着村边大路,绕着村子巡游一圈,用时约为两个小时。

巡游队伍一路敲锣打鼓,燃炮鸣铳,欢声笑语。回到祠堂前,两龙必有“趣斗”,因为在巡游时,人多路窄,两龙争风,略有不服,所以到了庙前地平开阔,两龙便开始斗起来,众人争上前围观,此时便是巡游的压轴戏。在村民们围观之下,两龙有时会从“趣斗”变成“恶交”,好在有十二名“神手们”拉开相劝,才相安无事。

次日,巡游还是按着昨天路线反时针再巡游一圈,然后,木龙归位存放,一年一度的旱木龙巡游到此结束。

据了解,旱木龙进行巡游,既有扒龙舟的影子又有舞龙的元素。是巡游时每一条龙配用的锣鼓均是扒龙舟用的锣和鼓,而舞木龙的人员圴戴着舞龙才有的上了桐油的尖竹帽子。木龙的龙头上有一对鹿角,这也和舞龙的龙头相近。龙是祥瑞的象征,是美善的比喻,它以特有的珍贵与灵异,为老百姓带来太平、福禄、长寿和好运的期盼。在龙的身上,寄托着人生最美好的愿望与向往,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图腾信仰和生殖崇拜,表现了人民大众的审美心理和民俗信仰。由于环境的变化,没有龙舟可扒,但也可以做起旱木龙进行巡游,以龙的形象驱邪,清静大地,消灾避难,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常平横江厦的旱木龙巡游习俗,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完全是按民间形式进行组织和开展的,也是民间自发自愿的。常平横江厦村的旱木龙巡游有着深厚的民间信仰和民间崇拜,这些都支撑着旱木龙习俗的起源、生存和发展。常平横江厦村的旱木龙巡游是横江村民的节日,它寄托和表现了村民的审美心理和民俗信仰。

常平横江厦村的旱木龙巡游的风俗,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农耕文化的思想和特点。

一是对龙的祟拜。常平横江厦村处于埔田地,以农业为主,天气的阴晴旱涝直接控制着农作物的生长,而农作物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命运。而自远古以来,在古人的观念中,龙是一种能影响云雨流布,掌握人们命运的神秘动物。,对龙的崇拜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尽管环境不许“扒龙舟”了,但村民们还是想办法,用旱木龙巡游的方式来表达对龙的祟拜和敬畏。

二是体现和谐精神。从常平横江厦旱木龙巡游中,“神手们”的诞生和安排,可以看出全村多少年来透出的一种和谐的文化。每一已婚的男子都有机会当神手,但每年人一生只能担当一次神手,这个体现出一种公平的原则,每一个人都有幸运的机会,但既然当了“神手”,就必须担当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使村里的每一个男子都有一次锻炼的机会,使大家更加团结,和谐。

三是反映深厚的农耕文化。从“神手”们的报酬——拾两天全村的猪粪。这个事例,在农耕文化民俗里堪称一绝。“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这个风俗,相当于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横江厦整个旱木龙巡游极具民俗性、仪式性和群体性。每个村民都以能参加巡游为荣。如今旱木龙巡游已经加进了更多的元素,有醒狮参加等,但其娱神娱己,祈求幸福,彰显力量,团结向上的文化内涵不变,它是祖先留下来的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