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画九·歌九·写九
我国农历把每年冬至以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时段,每个时段九天,称为“冬九九”或“寒九天”。冬至日即称为“进九”,第八十一天称为“出九”,九个时段依序分别称为“一九”到“九九”。“进九”之后,天气开始大寒,因而民间便产生“数九寒天”的说法,并有了数九、画九、歌九和写九的风俗。
数九,既是一个“九”一个“九”地计算,又是整个寒天渡过的通称。从“进九”之日数起,一直数到“出九”,比如到第三个“九”的第一天,人们就说“今天三九开始了。”又如到了“四九”第五天,人们又说“今天是四九第五天。”再如在第八十一天,人们就说“今天出九了。”
画九,就是用图画的方法来数九。最早的画九之法是“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所画的梅花,共八十一个花瓣,都是素白瓣或虚空瓣,每日用红色涂描一瓣,到出九日涂完后,就是一枝鲜艳的红梅花了。
歌九,就是用歌谣咏唱九九时段,称为“数九九歌”或“九九歌”。这种歌谣歌词有长有短,而且各地不尽相同,但内容都能巧妙利用自然界某些生态变化或天气征兆,来反映冬九九气候的变化规律,其中最为流行的一首这样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冰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
写九,就是用文字涂写“九”,此法始创于清道光皇帝。他继位后,亲自写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一语九个字,每个字(繁体)都是九画,总共八十一画,制成双钩虚空巨幅,悬于宫墙,按日填写笔画,一日一笔画,填写内容为当天天气情况。这样九个字全填写完时,也就成了整个冬九九气候变化的记录。而民间则采用“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填写方法完全一样。有些书商为教学童练字,就把这两句话印制成空心字卖给学童,让他们每天描写一到数遍,一直描写到出九日。还有人编写了九首或八十一首七绝,缩写从三皇五帝到清王朝的历史,每“九”或每天教学童学习一首,把数九风俗和文学、历史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学童的求学兴趣。
这些有关数九寒天的风俗,其中以画九、写九最有雅趣,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