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39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代要解决吃饭问题,只能靠农耕。而我国最早的农书西汉《氾胜之书·耕作篇》一开头就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趣时”就是掌握农时的意思。农字的繁体字“農”中的“辰”,就正是“时”的意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可是,掌握农时应该根据阳历。而我国古代人民生活却用的是阴历,这月亮的朔望圆缺和庄稼的春种秋收并无关系。而24节气恰恰正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位置而定的阳历。所以我国早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的太初历中就已经正式把24节气日期编了进去,这样农事应用就很方便了。可见,24节气正是应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实践迫切需要而诞生发展起来的。

我国农耕特别需要讲农时的原因,是因为我国气候特殊。东亚季风决定了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冬季最寒冷,春秋季节中则气温变化特别快且霜冻频繁的国家。以春播为例,如果播早了,幼苗会受到春霜冻害;播晚了,作物到秋天还没成熟就可能受到秋霜冻害。所以农谚才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即如果播种不合农时,甚至连收成都成了问题。

古代的中国,正是主要靠了24节气(包括72候,物候和农谚),基本上解决了吃饭和穿衣问题,中华民族才得以繁衍生息,兴旺发达。从这个意义上说,24节气对我国的功绩,毫不亚于指南针,火药,纸张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称之为“第五大发明”也并不为过。只是因为24节气地域适用性极强(气候特殊),不能象“四大发明”那样推广到全世界去应用,因而少为人知罢了。同样,作者还指出,正是由于24节气(包括其形成过程期)为四大发明诞生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因而它同样也对世界文明及其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24节气之于我国,毕竟主要是历史功绩。但24节气在我国并未过时消失,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因为它和季节,物候,人们生活以及农事密切相关。而且它和24节气在历史上衍生出来的、和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杂节气(如九九,三伏,梅,时等),以及许多民俗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它们共同组成的中华岁时节令文化,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还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正在走向世界。

上一篇:破五节 下一篇:端午节送蛋习俗的由来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