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宜章瑶族习俗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55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宜章县境内有过山瑶和八排瑶两种瑶族。过山瑶中,赵姓瑶族由福建迁入莽山,其他从江华、新田、常宁、桂阳、资兴、郴县、临武等地迁入;八排瑶从广东阳山秤架区太平洞迁入莽山定居。在生产生活中,他们开成并保存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发生着变化。

一、生产习俗

随着工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普遍推广,瑶族过去砍山“祭林神”、打猎“祭山神”、播种“祭谷神”,和在生产中忌鼠、忌鸟、忌风雪雷电等习俗,今已破除。瑶族同胞从事农林生产,采用科学种田,科学养殖。他们利用山地气候条件,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产品。

二、生活习俗

1、服饰  县内瑶族保留自己的民族服饰。莽山过山瑶,妇女剃发裹长绣帕,两端垂缨珞,覆于两耳侧至肩,耳上喜缀环,项县银圈,身着青布衫裙,衣服之胸、袖、领皆绣花和绲彩边布条,腰系红布,脚裹绑腿,着绣花鞋男子将头帕缠头,两端朝两额上方裹成双角状,身着青布衫裤。梅田、城南、麻田的瑶族妇女,头戴尖顶缀珠帕,高尺余,着大襟镶宽边短衣,腰系彩布条围裙。瑶族青年男女,降重大民族节日庆典活动着民族服饰外,一般与汉族相同。

2、饮食  新中国成立后,瑶族饮食以大米为主,杂粮为辅。瑶人以龙犬槃瓠为图腾崇拜。逢年过节普遍吃猪肉,好饮酒,喜喝浓茶,时兴商品如可口可乐、健力宝、名烟名酒和熟肉制品,已进入瑶寨民家。

3、居住  县内瑶族随着定居生活的安定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完全告别了过去的斗墙屋、茅草屋、岩洞。建起了通风好,采光足,布局合理的红砖瓦房或钢筋水泥房,一般的也盖上了土砖木造房屋。瑶族建房习俗为一户建房,大伙帮工,互相协作。只要知道某家建房,远近亲戚和非亲非故的,都自动结队而往,不需请,不需付报酬,主家招待饮食即可。

三、礼仪习俗

1、婚姻  瑶族婚姻形式有二一、女嫁男方,妻从夫居;二、招郎上门,夫从妻居。子女可随母姓或父姓,子女一个的可以一人顶两姓,即把夫妇的姓联结一起替子女取名;子妇多的人家,还可替族内无子嗣的人家顶替一个姓,谓之“顶香火”。

莽山过山瑶结婚时,仍是“鼓乐相送、喧阗于道”,送嫁人数不等。距夫家二三里地,一支由鼓、锣、唢呐手、侍娘20人以上组成的迎亲队吹吹打打相迎。离家半里或一里时,夫家又来一队接伞妇女,将送亲人的伞和袋子接去,侍娘携引新娘先到夫家厨房拜见婆父婆母,再到厅屋神龛作揖行礼,然后在侍娘的帮助下洗脚,进洞房。酒宴不论桌数,用长方条桌和门板在厅屋上房及左右沿墙置席,先招待送亲来宾,然后依次招待主家来宾,一批批轮番欢宴,连续不断。晚上拜堂后,主宾皆不睡觉,通宵达旦,饮酒至天明,新郎新娘亦不例外。婚宴上不用辣椒和青葱之类,以示新娘之纯洁。

2、丧葬  瑶族老人过世沿袭汉族习惯采用土葬。其丧葬仪式却保留着瑶族固有的一些特点,瑶族老人去世后,请本族巫师“打开路”,做道场法事一天一夜或三天三夜,送葬之日,在灵堂前设置一坛子,孝子女和其他亲属轮番供奉一小碗饭于坛中。出殡前师公高举燃烧的火把,在屋内挥舞,口中念词,意在驱赶鬼邪;出殡时,教子奉上盛满饭的坛子随灵柩上山,并将饮坛与死者同葬。安葬后的三天内,教子每天送一次洗脸水,第一天早上送至坟前,第二天送至半路,第三天早上就在门前泼掉。下葬后的第三个九天,子孙和亲戚各自从这种带一个竹织蔑篓,内装纸钱,用树皮代替香请师公念经焚化。

3、节日习俗

起春节 每年农历三月十一举行,纪念先祖在七贤洞会稽山刀耕火种、开山辟岭的春耕纪念日,意在催春,求禾苗茂盛。

团圆节 每年农历七月,纪念盘王子孙受封成亲。

盘王节 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纪念先祖槃瓠抗敌御侮,受封为“盘王”之日。节日期间庙中瑶王殿上安放着槃瓠夫妇及子女十三尊木雕彩绘象,墙壁上悬挂着“满堂众圣”等纸绘彩色神像,张贴“法事成规,七日七宵六法士;歌堂体制,四男四女一歌堂”的对联。其仪式程序繁杂,内容丰富,主要祭祀盘王先祖,追溯历史,有吟有唱,有道白有舞蹈,其中掺杂着道教和巫教色彩,既娱神又娱人。

瑶族本民族三节日都杀牲祭献。其他节日,随乡从俗,与当地汉族相同。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