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旧俗“点主”
旧时的客家礼节是繁琐的,有些做法,现在的人别说看过,就是听都没听到过,比如办丧事中的“点主”,就是其中一项。
旧时有钱且有一定地位者的家庭,家中有老人去世,主家得请来吹鼓手奏乐,和尚、斋嫲念经做法事,有些做的时间还较长,十头八日也如此张罗,让主家及请来帮忙的人受着折磨。出殡那天还要请一位有一定地位和威望的人来点主。过程是这样
在屋门口禾坪上对亡者祭祀完毕,又要在离屋门口不远的某一处路口再摆上三牲等祭品让后代祭祀一番,称“摆路祭”;祭毕,两后生将一张写有一大“王”字的红纸张开拿起,礼生高声唱道“请某某大人(或老先生)点主!”被请来的贵宾拿起准备好的大号毛笔,蘸上墨汁,在红纸正中早已写好的“王”字上面加写上一点,“王”字成了“主”字,写好后,将笔随手向后头一抛,此项活便完成。随后,主家大小齐向贵宾叩头答谢。
“主”,词义其中的一项为“权力和财物的所有者”。这点主,其意是主家请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威望的人,通过这一形式,向众人授意这家主人不是普通的角色,是这一带有一定影响的人。因执笔的贵宾来点主是给了主家很大的面子,故主家要奉送上钱额不少的红包作为酬谢。那支丢去的笔若被围观的人拾去了,主家也会赎回来,作为特别有意义的物件收藏好。而写有“主”字的红纸,则贴在自家祖堂的神龛一侧,向人炫耀。
,前面也提到,这点主作为丧事中的一项内容,是主家较富有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背景,而请来的贵宾起码也有同等的地位和声望,甚至更高。如平远民国时有位县长,其母去世时,请来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曾追随孙中山担任过广东北伐军总司令的本县人姚雨平前来执笔点主。
这点主,与给家中长辈做寿时,请有地位的人题词做匾其意图是一样的。而求题词刻匾悬挂,还有其一定的社会积极意义,试想,你要让人题上一个溢美之词如“名寿齐辉”“德勤益寿”等,若主人没如此德行,刻匾挂上后岂不让人背后耻笑?所以,要想名副其实地受人褒扬,平日得遵循做人的准则,或说是要做一个好人。而请人点主,对比起来,显然就没有这一意义,纯粹是让人抬高地位撑起好门面的作用。
如今,点主这一旧俗早已在民间看不到了。丧事简办是政府一贯提倡的,民众普遍也乐意接受且已成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