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楹联文化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56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福建土楼楹联则伴随土楼的建造而产生,是客家土楼文化的一部分。

闽西永定数以万计的土楼群,是中原汉族南迁所独创的属于中国南方住宅的一种非常宏伟的建筑体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居民住宅。现在这种土楼已经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特别在每一座土楼的里里外外都镌刻或书写了许多对联(楹联),洋洋大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中反映了客家人的文明素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现在来谈谈客家土楼的“楹联文化”。

楹联,俗称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楹联对子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每一座土楼,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楹联。其数量之多,真是林林总总,难以统计。可以说,客家土楼的楹联,体现了客家先民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导和愿望,也是我国楹联文化中非常丰富多彩的宝库。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境内已有土楼两万多座,其中圆楼362座。永定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其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为世人所瞩目。

永定境内的每一座土楼不仅有一个吉祥的楼名,而且都有一副或者几副甚至十几副含意隽永的楹联。这些楹联大多出自一些博学之士,他们与书法名家、雕刻高手联合,共同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诗、书、雕刻杰作。数以万计的对联被镌刻在土楼石门框或柱子上,或用漆直接书写于木门框上,集教化、观赏、审美于一体,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永定客家先贤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内容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心存忠孝,齐家报国;缅怀祖德,纪念先贤;勤耕苦读,克勤克俭;修身养性,行善积德;宣扬家训,规范言行;写景抒情,赞美家园。

永定客家土楼楹联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治家爱国、积德修身、勤耕苦读、勤俭兴家、尊师重教等内容,可以培育子孙后代健康的品德,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后人热爱乡土的情感。不仅是教育子孙后代的教科书,对研究客家文化也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永定高头乡高北村被誉为“土楼之王”的承启楼,建于1708年,大门的一副对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这里已将客家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和生活内容“勤劳”、“节俭”、“耕田”、“读书”写在大门联上。其子孙后代就遵照这个祖训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承启楼的始祖是江集成。他既不是富商巨贾,也不是达官贵人,不过是一个忠厚诚实的农民,常年辛勤劳动,耕田为生,带领他的四子、二十孙、七十二曾孙,四代一百多人,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劳动,终于建成。

为了督促子孙读书上进。江集成在建楼之初,就设计了在楼内建一个私塾学堂,延师教学。所以承启楼里的一代代江姓子孙,都在自己家中的私塾读书成材。如现代著名的生物学家、中山大学名教授江静波就是承启楼的子孙,少年时代也曾在自家楼内读过书。

进入承启楼的大门,迎面是一对厅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尊重人伦。”这副对联是针对着楼内子孙繁衍得多了,预防子孙们为了小利益而发生矛盾。所以教导后代要有一种互让的姿态,互助团结,尊重人伦道德。在整座楼内,层层都有厅堂,层层都有对联,而且各家各户的门口也都有对联,真是不胜枚举。

另一座最重要的土楼即永定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这座土楼的主人是林逊之(鸿超)兄弟。因其祖辈、父辈都是生产、销售永定的特产“日升”牌烟刀而成为一方巨富。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的民国元年(1912年)动工兴建此楼,历时5年完成,工程浩大,也被誉为“土楼王子”。当时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黎元洪都和土楼的主人有深厚的交情。现在人们在振成楼的厅堂内壁,还可以看见民国初年黎元洪总统亲笔题赠的一副对联“从来人品恭能寿;自古文章正乃奇。”

关于这副对联,还有一点特殊的历史意义。因为当时正是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做了83天的皇帝,就在万人唾骂声中,于1916年6月暴死,而永定振成楼也是在1916年全部建成完工。当时人们一方面庆祝振成楼的顺利完工,一方面欢呼袁世凯的暴死。而袁世凯死的时候才50多岁,按照客家人的风俗,人生要活到60岁以上才算“上了寿”。50多岁就死的人,在客家人看来还是“短命”的。所以黎元洪总统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中,题赠给永定振成楼的对联,在他人看来是颇有针对性的,主要是教育人要恭谨和宽厚才能健康长寿,写文章也要浩然正气才能出奇制胜。

在这个厅堂的左右壁又有对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此之所谓“经”,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这说明土楼人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非常尊重的。有趣的是,在振成楼的后厅,有一对人们“似曾相识”的柱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其实此联的下半联,乃仿照明朝东林党人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联句制作而成。但仿得很巧妙,更能体现土楼人家的精神风貌。

在永定湖坑镇的新南村,有一座依山临水风景优美的衍香楼。这座楼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兴建的,楼主人苏谷香和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崇文好学的耕读世家。向来以“规矩做人,规矩做事”的家训来教育子孙。所以在土楼的大门上有四个横批大字“规行矩步”。而两边的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可见这个衍香楼是十分重视子孙的读书和道德的修养。在进入大门以后,又可以看见一副醒目的大厅对联“德种旧眉山,当年早肇云仍衍;家传大手笔,此日犹留翰墨香。”

衍香楼给人们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感到这座楼散发着一股浓烈的书香和传统人伦道德的气氛。在楼内还有很多这一类的对联,如“不因富贵求佳地;但愿儿孙做好人。”“种德多随居蕃衍;读书好出口生香。”这都表现了土楼人家高度的文明素质。

客家土楼的数量实在太多,难以统计。现在简略介绍一座最“年青”的土楼,名为“福盛楼”。此楼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开始砌石兴建,可惜当时土墙才夯筑至一层楼高,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工程不得不停建。夯好的墙体因风吹雨淋而倒塌。直至改革开放以后,又由一批林姓族人在原基础上重新建造,在1982年全部竣工。现在此楼居住了60多户林姓族人,全楼人口约400人。

福盛楼坐落在永定陈东乡岩太村,海拔800多米,是一座直径最大的土圆楼,楼高4层,13米,可以说是一座当代中国人建筑的土楼,楼内也有许多楹联。而这些楹联也都继承了客家土楼的传统思想和风格。如此楼的大门联就是“福田广种;盛德大来。”而在楼内厅堂上的一副对联是“福地风和仁是里;盛堂景聚德为邻。”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一些固定的永久性的对联,至于应时应景的临时性的对联,那就更多了。如每年的春联、婚联、各家各户的喜庆联、风光名胜联、喻理联、寿联、哀挽联等,真是不一而足。还要顺便提一下,客家土楼各种临时性的对联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用毛笔书写的习惯。几乎每一座土楼里,都有几个书法高手。所以直到现在,客家土楼也许称得上是继承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的一方“净土”。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