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三月三”民俗:真武祖师会
清同治十一年《会昌县志》载曰“三月三日,真武祖师会。至期演剧庆祝,男女求示灵签。”
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载曰“(三月)三日,元武帝诞。烧香演剧,出巡赛会,以十年一次。先期斋醮,过衢架灯棚,设人物故事,观者如堵。”
清康熙二年《乳源县志》载曰“(三月)三日上巳,祓禊,俗奉元帝诞。
1957年至1978年铅印本台湾《苗栗县志》载曰“旧历三月三日,谓之上巳。今本县以是日为‘帝爷生日’。帝爷者,号称玄天上帝。本县苗栗镇有庙一所,谓之天云庙,在南苗喷水池侧,所祀者为北极星之神。”
上述客家地方志对于清代乃至当今农历三月三“真武祖师会”民俗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记载,让我们对于客家传统岁时习俗的了解更为全面、深入。
“真武祖师会”又俗称“元武帝诞”、“元帝诞”、“帝爷生日”、“真武会”等。
真武祖师即玄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又称真武大帝、元武帝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等,道教徒俗称“元量祖师”。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真武祖师信仰在全国流传甚广,近代客家民间信仰尤为普遍。据传真武大帝原为净乐园太子,入太和山修道四十二载,功成德满后,玉帝令其救镇北方,是为真武大帝。太和山改名为武当山,意为“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奉祀真武祖师之庙观多以真武宫、真武殿名之,又称北帝庙、北帝坛、北天宫、北极殿、玄明宫、玄圣宫、玄帝宫、玄天宫、北玄宫、玄武宫、玉虚宫等等。
真武祖师集北方之神、水神、阴阳感化神、司命之神于一体。
南宋时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全国崇奉道教神真武的中心地。由于皇室对真武的大力推崇,以临安为中心的杭嘉湖平原民间信仰便形成浓烈之风气,其表现便是真武灵应广播,祭祀真武的观堂遍建,三月三真武节影响深远。元代的杭嘉湖平原民间对真武的信仰依旧深刻,不仅宋代所建真武宫观得到修复,而且新建了一些真武庙,三月三真武诞节的传统仍延续下来,直至明清。
南宋时期,每年三月三的“真武会”,以“百戏竞集”为主要民俗活动的民间赛会规模空前。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社会”条载曰“好奇者至翦毛为花草人物。厨行果局,穷极肴核之珍。有所谓意思作者,悉以通草罗帛,雕饰为楼台故事之类,饰以珠翠,极其精致,一盘至直数万,然皆浮靡无用之物,不过资一玩耳。奇禽则红鹦、白雀,水族则银蟹、金龟,高丽、华山之奇松,交、广海峤之异卉,不可缕数,莫非动心骇目之观也。若三月三日殿司真武会,三月二十八日东岳生辰社会之盛,大率类此,不暇赘陈。”
到了明代,真武更上升为国家守护神,地位尤其崇高。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王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奉祀真武大帝神像。清代以降,其官方地位大大削弱,除了少数地方民间仍有隆重祭祀外,真武已逐渐演变成为描金业、相面算命业、屠宰业等行业守护神。
除了武当山真武祖师圣诞庆典法会、斋醮法会至今规模盛大以外,便数广东佛山祖庙每年三月三的“北帝诞”最为出色。从明代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佛山祖庙门前便总是摆满花山、爆竹,“举镇数十万人竟为醒会”,演戏酬神、抢花炮等。乡民自子夜起,纷纷进人祖庙参拜,列队从北帝像前走过,每每多达数万人之众。初三日上午,抬北帝神像出游,各街坊张灯结彩迎驾。至各行宫稍事休息,四日在村尾会真堂更衣,然后回宫,由仪仗队接回祖庙。番禺一带奉祀北帝之风亦十分盛行,北帝庙曾多达90间,1949年存16间,居县内各类神庙首位,其中以沙湾玉虚宫规模最大,其供奉之北帝铜像亦十分精美,可惜文革期间被毁。神诞期间,各村镇都有相当规模的酬神活动,沙湾多举办盛大的飘色赛会,飘色多达24台,东范乡民则组织良以社、福禄社等神会,制扎色台、灯屏,准备迎神出游,还有北帝的契男契女身穿道服,手执尘拂跟着巡游。各家各户,必烧香秉烛,恭候鸟舆。平时乡人有病,还有去求北帝神水喝的。
粤北曲江客家的“元武帝诞”与佛山的“北帝诞”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烧香祭祀,演剧庆祝,又“出巡赛会”即抬真武神像出游,而架设灯棚则意味着有大型的花灯汇展、烟花汇演,更有“设人物故事”,即珠三角地区的“飘色赛会”、闽西客家的“抬古事”。“北帝诞”一年一次,“元武帝诞”则十年一次,所以总是“观者如堵”。
赣南、闽西客家真武祖师会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乃是求真武灵签。真武灵签一般只有三十二签,其中上签十一签,中签九签,下签十二签。
大凡上签,满足的是客家民间各种吉祥、美满心愿,如官居一品、长寿尊贵、美满姻缘、高中状元、观音送子、富贵临门、升官发财等。在普通客家民众心里,全家幸福平安、生活美满、发财致富、官运享通、子孙满堂都是最理想的事情,他们把这种愿望化成了一种较直观可求的形式求签。不管现实情况如何,当求签得到了上签,这就已经是一件莫大喜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