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海菜腔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56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也为汉族所喜爱,流传于建水、开远、通海、个旧等地。《海菜腔》是彝族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的。

2006年5月20日,彝族海菜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素以能歌善舞著称的彝族人民,民歌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他们表达感情,自我教育和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民歌被用来记载历史,交流情感,传授文化,掌握农时节令。不论是在祭祀,节日,婚娶丧葬,还是在劳动生产,谈情说爱,修缮建屋等活动中,都能听到欢快朴实,婉转而又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歌声。

海菜腔本义是在"海"上唱的腔,因当地的异龙湖中一种名为“海菜”的水生草本植物而得名。它是彝族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其历史久远,自诞生以来,便在以异龙湖为中心方圆百里的农村、城镇广为流传。

彝族海菜腔是海内外知名的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歌品种,它又称大攀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彝族尼苏人村落。石屏彝族海菜腔属海菜腔变体的民歌,与其他三种变体曲调沙悠腔、四腔、五山腔并称“四大腔”,彝族称之为“曲子”。

彝族海菜腔由来

海菜腔俗称石屏腔,它是滇南四大腔之首,起源于石屏县异龙湖附近的原生态民歌。异龙湖畔风光旖旎,山水秀丽,湖里生长着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名曰海菜,长长的根茎碧绿,头部盛开小白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食用。传说彝族先民摇着桨橹在异龙湖中打鱼或采摘海菜,渔民边划船边歌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海菜腔。但在《红河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一文中,汪致敏先生提到海菜腔时,考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是白章富先生的多名说。他在《彝族海菜腔源流初探》一文中说石屏“大水村地区的甜石榴闻名滇南,海菜腔又名石榴花,就是而命名。”

二是海菜腔源于彝族语之说。据许象坤先生的《石屏彝族与海菜腔》一文介绍,海菜腔的名称,最早出现于《石屏县志》艺文卷。其中有石屏廪贡胡赢的“香稻花香玉露稠,月明渔话满船头。小蛮打桨幂蒙里,海菜腔尖醒睡鸥。”的七绝诗句。这是海菜腔见诸于文字的记载。许先生认为,文人骚客将其列入诗文,并不是海菜腔定名的开端。于是,他从彝族语言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用汉语读海菜,可以读成海吉。彝语的海读‘黑’,与汉语的‘海’声母相同音相近。彝语的‘对歌’是‘吉’,用彝语说‘黑吉’,就是‘海上对歌’的意思。汉人听起‘黑吉’来,就是‘海菜’。于是看见彝族男女到海上划着船对歌,就说是去唱《海菜腔》……其实还应该先有‘黑吉’后有‘海菜’”。“靠打猎捕鱼,这也许就是海菜腔产生于海上的依据”。

以上两种说法,虽各有所据;但有另一种不同的说法“当地彝族群众认为海菜腔发源于异龙湖畔,据说是在元朝末年,异龙湖畔发生了一场战争,双方打了七天七夜才结束。打了胜仗的一方就在异龙湖畔的五转商店(罗色庙的小岛上)烧篝火、摆酒席庆祝胜利,老百姓在唱歌跳舞中就把彝族话中的白话方言排列成有规律的唱词唱了出来,随后就在湖畔彝族村子中流传起来。在后来的演变中有人就把它规律的整理后形成了海菜腔。取名海菜腔的原因是异龙湖畔的彝族人民非常喜欢唱歌跳舞,在湖中打鱼、扯海菜时也要唱,歌声声调拖得很长,很有韵味,唱的过程中使人感到就象摘海菜一样很长很长,顾名思义就取名为海菜腔。”

其实,无论哪种说法,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与特定环境相符的心态。也就是任何名称的起源,都离不开深厚的社会基础。由此可见,海菜腔不仅是异龙湖畔彝族人民曾经经历过的历史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繁衍生息在石屏县的人们祖祖辈辈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的浓缩。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