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传统礼仪之日常礼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56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满族人注重礼节,尊重父母和长辈。

在新年伊始,晚辈见尊长,必需长跪叩首,长辈坐而受礼,不必还礼。叩头三次后,要等长辈祝福,再一叩首而起,否则不起。

晚辈到长辈家做客,虽然是客人,但也不能坐主位, 如果在路上遇见老者,必须鞠躬垂手问好,等老者走过后,小辈才能走。

注重礼貌的传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趋于规范化,《清文汇书》对满族礼节的规范化作了比较具体的解释“满礼,远处来者彼此相会面,小辈见长辈叩头抱脚,长辈抱小辈的背,平辈彼此抱肩”此记载明确了依照辈份的不同,礼节也有严格的区别,体现了满族尊重长辈的道德。

满族礼节男女区别是比较明显的。男子请安时,先放垂袖头,左足略前移,右足后引屈膝,到离地只有一寸的位置,并以双手按左膝,略低头,然后慢慢起身,此谓“请安”,受者除家中尊长外,其他亲友要还半揖礼,平辈要同样还礼。

男子的另一种礼式,是跪拜大礼,也就是所说的磕头。行此礼要分叩拜对象,拜祖先三跪九叩,父母尊长一跪三叩。平辈一般不行此礼。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满族人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是很不吉利的。

妇女请安行“万福”礼,“妇女满礼,叩头,两手按腿三叩首后,以手加额直跪点头,如汉女人跪拜之行”因其有“以手加额”的动作,故民间俗称为“摸鬓角”礼。满族妇女这种行礼的形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满族居住的农村仍然可以看到。(这些礼节早在民国时就被废除了)

满族有重小姑的礼俗。在家庭之间,礼节最繁重,而未嫁之小姑,其地位仅次于婆婆,吃饭时,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站立一旁,小心侍候,如同仆妇。女孩在家中,不论父母兄嫂皆尊称之为“姑奶奶”。由此可见,满族是具有男女平等的礼俗,是没有重男轻女之偏见的。有了孩子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与丈夫平等的。直到现在,满族家庭中还仍然保留着比较重视女孩子的良好习惯。

满族儿媳对公婆是恭而敬之的。儿媳在公婆面前要端庄恭谨,新媳妇早上起来后,要洗净脸,头发要梳的光溜溜的一丝不乱,先到上屋给婆婆装上一袋烟递上去,退两步转身再走。一日三餐要站着侍候,儿媳妇外出临走时也要给婆婆装一 袋烟,并说“妈妈看家啦”。回来后也要先和婆婆打招呼。(这习惯早就没有了,一是太啰嗦,二是如今的婆婆媳妇早就掉个个儿了。婆婆侍候媳妇还差不多,想当老式的婆婆?下辈子都没门!)

满族人因语言的习惯与汉族不同,日常的称呼也与汉人不同。满族对父亲称“阿玛”,母亲称“额娘”,哥哥称“阿烘”、姐姐称“格格”,弟弟称“多”,妹妹称“那”。

满族人称爷不是祖父的意思,而是男性的尊称。满族人称奶奶,也不是祖母的意思,而是对女性的尊称。,被满族人称为爷或者奶奶,是极尊贵的称呼。

日常称呼外人与汉族不同,汉族以姓相称,如李先生,张大哥等。满族人多以名中第一字相称,如此人名“荣禄”,他若是贩夫、走卒则称荣子;他若是商店老板或者是稍稍有头脸的人物,则称荣爷;他若是官吏、州、县、承、典等,则称荣老爷;他若是知府,则称荣大老爷;他若是道台则称荣大人;他若是宰相、大学士、军机大臣则称荣中堂。从称呼中可以看到满族在称谓中是有着极强烈的等级观念的。

满族礼仪中既有尊上、敬老、好客等美德,也受“三纲五常”的思想影响,还保留着某些氏族制的残余。如今随着满清王朝的灭亡,和几百年来与汉民族的同化,其中大部分礼节早已荡然无存,平日在生活中已然完全没有了满汉之分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