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六堆客家年节习俗
新年习俗
客家人对于过年,极为重视,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对于人类象征看各种新的希望。所以先民就利用这一天来提倡礼教,如祭祖、拜年等,都在使每一个人均有表现礼的机会,俾在家庭和社会,均能保持礼貌,遵守秩序。有许多好吃的东西和有趣味的娱乐,如吃年糕、敲锣打鼓、舞狮舞龙,以及各种玩耍杂戏等,务使在一年的开始,男女老幼,个个身心愉快,奋发有为,以迎接新的一年。故过新年的各种活动实在有促进身体健康,精神快乐,家庭团结,种族绵延,进取有为,除旧布新的积极意义。
闹锣鼓是客人迎年情景的先声,从十二月半起,小孩们就把楼棚上,尘封经年的一套锣鼓搬下来,你打锣,我敲鼓,他打铛,「咚咚程」,「铛铛可」,清越的,沉雄的声音,响彻山村,传遍四野,尤于晚饭后夜静时,每一个人的心弦,都会受到不同的反应,小孩们乐,年长的人忙,出外的人心急,盼归人的心焦。一声锣鼓声,敲开了过年的欢乐之幕。
旧历进入腊月(十二月)天气渐冷,月半后,家家户户都作过年的准备,灌香肠、卤猪胆肝,各种腊味。到了农历廿五日,叫「入年卦」,表示旧的结束,新的又开始了,老年人适时叮咛子孙: 「入年卦,说好话」,过节气氛日浓,到处都是办年货,购新衣的人潮,家家户户都在全家动员清洁大扫除,粉刷一新,贴上春联、门神,或吊上灯笼,全家大小理发整容,务求一身光彩以迎接新的一年。到处喜气洋洋,一片新年景象,出外营生求学的人也赶回来团聚过年了。
到了年三十,内外焕然一新,甜粄、拨粄早已蒸好,一切都准备妥当,厅上祖牌已披红,下午大家都沐浴更衣,在祖先牌位前供奉三牲祭祀祖宗。这是过年大典,午后起,鞭炮声此起彼落,舞狮,吹新年相继而来。下午五六点时全家团圆吃年夜饭,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看大家守岁,全家吃喝欢笑在一起,直到夜半凌晨「奉阿公」,气氛至「奉阿公」时的舞狮,给的红包要特别大。鞭炮声冲天,驱除不祥,迎接吉利,振作精神,迎春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