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农业生产习俗:莳田客

生活百科 2022-07-02 20:56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清同治十一年《南康县志》载“清明后插田。谚曰‘松心高一尺,家家请就莳田客。’是日喜晴不喜雨,故谚曰‘清明雨,蓑衣斗笠高挂起。清明晴,到处担秧莳草坪。’”

旧时南康客家有清明日占晴雨习俗。清明日雨则意味着谷雨前后白天多晴,无需穿蓑衣戴斗笠,但栽下的禾苗容易被阳光曝晒至枯萎,禾苗成活率低、补秧频繁,影响收成。而清明日晴则意味着谷雨期间多绵绵细雨,有利于禾苗成活,是丰年之兆。所以赣南客家清明“喜晴不喜雨”。

“松心”指松花花蕊,“松心高一尺”之时大约在清明后谷雨前,是栽插早稻最紧张的季节,故有“家家请就莳田客”的稻作传统。

“莳田客”就是农家请来帮助拔秧、莳田的客人。

客家人在谷雨前后繁忙插秧之际,主要有送莳田饭、请莳田酒、唱莳田歌等活动,这些活动共同组成了客家丰富的“莳田客”民俗。

莳田期间,已出嫁的客家女儿要给娘家幼年兄弟或子侄相互送莳田饭,外婆则要给幼年外孙送莳田饭。礼品多为豆腐、豆芽、韭菜和煎熟的荷包蛋。意寓孩子腰健体壮,快高长大。女儿初婚时,娘家也要给女婿家送莳田饭,由女婿家长分送给邻里吃。此俗主要流传于赣南、赣西客家村落。

客家丰盛的莳田酒,几乎从早到晚不停地款待着莳田客。凌晨,莳田客吃罢“集合酒”,然后下田扯秧、莳田。上午、下午主人各送一次酒食到田里,俗称“送茶”,又称“点心酒”、“催工酒”,下酒菜一般是花生米、萝卜干、豆腐角等,茶点则有田艾米粿、糍粑、客家粉干、挂面等。(对专门耙田的莳田客则还另加两个荷包蛋)酒足饭饱后,莳田客干劲倍增,大显身手,只见手起手落,插秧快如雄鸡啄米,一块块水田很快染成青绿。晚上的莳田酒尤其丰盛,其菜盘数往往多至十六盘、十八盘(或盆),比婚宴酒席“十二碗”、“十二盆”还丰盛。

晚上莳田酒宴席上,“开秧盘”的好手被东家尊坐上席,殷勤地又敬烟又敬酒。莳田酒的主菜为米粉肉、红烧肉,切得四四方方俗称“棋子块”的红烧肉每块足有四两重,每个莳田客一人一块,作为东家给莳田客的酬谢。,莳田客离去时东家还要每人给一至两个咸鸭蛋。

莳田农活虽然辛苦,但紧张劳动的,客家人也有欢快的“莳田歌”对唱起来,彰显着客家人的浪漫情怀。客家“莳田歌”主要有情歌、风俗歌两大主题,山歌形式有赛歌、对歌、盘歌(赣南客家俗称“锁歌”)、儿歌等,歌调则不同地区甚至不同乡村均有自己独特的曲调。

在广阔的客家田野上,谷雨前后到处有“莳田歌”唱响。“哥哥莳田妹送秧四脚落地苦难当;又要回头看老妹又要横行对直行。”这首《哥哥莳田妹送秧》流传于赣南会昌县一带,用直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即使繁忙莳田之际,也难以消解自己对“老妹”(“情人”的代名词)的苦苦思恋。更多的“莳田歌”是男女对唱的情歌,如流传于湖南炎陵县沔渡一带的《你莫回头看娇莲》

男手拿青秧来莳田,回头更见妹娇莲。横直行子要对正,退步原来是向前。

女阿哥莳田就莳田,你莫回头看娇莲。石头割脚会出血,阿哥有痛妹心怜。

又如流传于梅州兴宁地区的《三月莳田忙》

男三月莳田乱忙忙,又寻灰来又寻秧,又爱心头挂虑妹,又爱目箭丢禾行。

女你爱莳田紧莳田,切莫起眼看娇莲,看了娇莲心爱乱,手提秧把莳乱田。

女新买秧盒园丁当,阿哥莳田妹分秧,妹子分秧眼线好,阿哥莳田打岔行。

男莳田唔使几多人,总爱两人紾对紾,总爱两人会对会,莳来莳去会兼身。

(按,“紾”音zhěn,原意指“转动绳条、绳索”,此指缠结、缠绕,形容两人感情缠绵。)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