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最有背景的姓氏

生活百科 2022-07-03 07:47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梅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自古以来,不同姓氏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关于梅州的名门望姓,你知道多少呢?

叶氏

自春秋时期沈诸梁公得姓天下,800多万叶氏后裔遍布全球,梅州叶氏始祖大经公迁徙于梅州开基创业,裔孙勤俭继世,耕读传家。

叶氏代表人物——叶剑英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之一。

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四军参谋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

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参加了长征,任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到陕北后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参谋长,并协同周恩来在国民党统治区做统战工作。

1941年2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北平市市长。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首席代表。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

1949年10月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4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50年9月—1954年7月任广东省政府财经委员会主任(兼)。

1953年1月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9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1958年3月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

1959年4月、1965年1月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5年1月任国防部部长。

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83年辞)。

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还曾任中国钓鱼协会名誉主席,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

1985年9月经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同年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刘氏

在梅州刘姓是一个大姓,而刘姓在《百家姓》之中排第4位。在中国历史上,刘姓是登基为帝人数最多的姓氏。历史上刘氏称帝者共有五百余人。自古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

在梅州,不得不提的刘氏宗祠。刘氏宗祠位于兴宁市岗背榕树村,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有上、中、下三堂二行一围龙110多个房间,上厅设“爱敬堂”供奉历代始祖的灵位牌。厅内有24条柱(喻24帝),大门口有宽敞的大门坪,门坪下有半月形约一亩多大面积池塘。该祠由广东(含海南),广西,福建,江西四省后裔集资合建,是为纪念由闽入粤始祖刘开七公而兴建!

刘氏代表人物——刘国用

刘国用(1898—1937),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第一四七旅少将副旅长。

号剑豪,广东梅县白渡镇凤岭虎形村人。出生在新加坡,早年就读于新加坡中华学校,后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教导队教官和第十五师二团排长、连长,参加过东征北伐,智勇兼长,颇具战绩。

1930年起历任第十六师一团少校营长、中央军校南昌分校中校教官。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刘国用任第九师第二十五旅张中华第五十团团长,率部由赣入浙,至杭州时,淞沪停战协议已签订,他只得率部在枫泾整训待命。后入国民政府军政部参谋团受训。

1936年起任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第三四四团团副、上校团长。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刘国用率部参战,因战功擢升该师第一四七旅少将副旅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牛首山。9日,在与日军激战三日后,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为预备队,继续与敌军激战。13日于水西门外殉国。时年39岁。

1940年,刘国用以陆军少将首座灵位入祀梅县忠烈祠。

陈氏

广东陈氏俊才辈出,在岭南文化发展每一节点上,几乎都产生了望重士林的学者、名臣,陈昌朝、陈宗询、陈兰彬、陈伯陶等广东四十八位陈氏族中乡绅名流。

陈家祠(秀甫公祠,俗称相公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联西村天柱山下。清朝明治七年(1650年)创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鼎新复建。文革期间被拆除,成为当地村民的自留地。

陈氏代表人物——陈伊林

陈伊林,又名陈治中,广东梅县人。出身于华侨家庭,民国16年(1927)春,入梅县学艺中学读书,在其老师——中共地下县委书记的教育和引导下,开始阅读《共产主义ABC》等革命书籍。学艺中学因“清党”被关闭后,陈转学至县立中学。

民国21年(1932)任学生会主席,因领导同学反对校长-腐化的-而被校方开除。之后他到了广州入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又转到法学系。

民国23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并参与发起组织“茅庐”读书会。

民国25年(1936)至翌年,陈伊林被任命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广东组织负责人之一,并参予《南针》周刊和《抗战农村》等进步杂志的编务,推动抗日宣传活动。其后,陈伊林回到家乡梅县,任县“解委”会组织书记,指导青年抗敌同志会和后援会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民国29年(1940),因被国民党梅县党支部书记认为是“异党分子”而遭通缉,-逃亡韶关。其后,他负责“解放行动委员会”在该地区的工作,参与筹办了进步刊物《时间报》,并协助中共地下组织创办《朝报》,兼任桂林《力报》驻粤记者。民国32年(1943)陈由“解放行动委员会”通过关系介绍,先后担任第七战区挺进第四纵队政治部中校秘书、第四战区兵站总监部交通处总务主任等职。

抗战胜利后,陈伊林在广州先后与人合办万信行和志通行,担任经理,这两个机构均有中共地下党员担任副经理,以合法的工商业活动掩护农工党和中共地下党的秘密活动。他并曾被委任为农工党广东工委主任。民国36年(1947),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之后,陈伊林还曾与中共华南分局取得了联系,承担了一部分情报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至1953年,陈伊林任《广州联合报》(《广州日报》前身)社社务委员、人事室主任兼资料研究室主任。1953年至1954年任农工党广东省委委员兼资料研究室主任、宣传处处长。

1955年至1968年任广州市劳动局副局长、广州市轻工学校校长。1956年任农工党广州市委主任委员,1958年起任农工党广东省委主任委员。“文革”期间,民主党派-停止一切活动,陈伊林隐居在家。

1968年至1972年,被下放广州市工交“五七干校”劳动。1976年至1980年任省农工党工作组组长,从1980年至1984年任农工党广东省委主任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当选为第一至第六届广州市人大代表。1956年至1966年为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8年至1980年当选为广东省人大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9年至1968年当选为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从1979年起当选为第四、第五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1984年10月18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广州逝世。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