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梅菜干的传说
粤北韶关多为客家人,而客家菜系则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客家菜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你所吃到的每一道客家菜,几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客家梅菜干的故事。
传说明末时兵荒马乱,大批中原客籍人士为避战乱纷纷举家南迁。循州府北面四十里处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方圆十里的平坦土地,迎来了潘、刘、卢、余等一行人,他们各自选定地域开基立业、垦殖生息。卢公原为书香门第出身,曾当过地方小吏,也携妻儿随南迁人群定居于此。他见此地开阔平坦,小溪流水穿越其中,为跨溪过水,卢公筑起了一座简易木桥,后来定村名为“土桥”。
卢夫人何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为人善良,但却不擅农事。卢夫人生有五子,年尚幼,嗷嗷待哺,战乱奔波,家里的积蓄花销殆尽,仅凭夫君一人耕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半饥半饱。
一日,卢夫人在河边洗衣服,孩儿们饥肠漉漉,哇哇地哭着要吃饭,她听闻孩子们的哭声,心酸不已,凄楚的泪珠滚落河中。此时吹起一阵清风,飘来彩云一朵,卢夫人见一姑娘立于眼前,慈眉善目,仙风道骨。
姑娘上前抚慰卢夫人道“夫人休得伤心,善心人自有皇天护佑。经我百年修炼,育有菜种一包,是广济苍生之物。你等将菜种播下,春节前即可收获。届时神州多一物,孩儿可得温饱矣!”
言毕,仙姑即抽身离开,卢夫人急急拜谢,问姑娘姓甚名谁,日后好生报答,姑娘笑答“广济苍生,何劳报答?姓梅是也。”随即腾云而去。
卢夫人选定秋分时节在菜园中将种籽播下,不几天即出现绿油油、齐刷刷的菜苗,极为茁壮。
等菜苗移栽时正逢秋收后,有大片稻田可供移植,于是,夫妇俩连日整地移栽,一连几天共种上一亩多地。经浇水施肥,转眼又是腊月,正值收获季节,菜长得又大又肥,采来煮食,鲜甜嫩滑,分外可口,孩子们饱食一顿,喜欢得直蹦跳。
卢夫人一家连食数日,菜就已成熟抽芯开花,于是,卢夫人叫左邻右舍都来采用,你一筐他一筐,仍剩下一片未来得及采收,正愁着该怎么处理,卢夫人忽然想起腊猪肉,于是眼前一亮猪肉可以腌腊,菜不是也可腌吗?她试着将菜砍下晒干,用陶器(缸)加盐腌制。
菜腌制后为了去掉水分,晒干贮藏,卢夫人到山上采来了一种叫“黄毛婆”的柔软净草作辅垫,密封堆藏。经过晒藏,菜干呈金黄腊色,香气四溢。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互走访,宴客时取出菜干与猪肉同煮,鲜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亲朋好友问及此乃何物,卢夫人道,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梅菜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