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五华双华镇虎石村祭祀炎帝神农氏民俗

生活百科 2022-07-03 07:47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粤东北山区,古时被视作南蛮之地,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艰苦,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的农业收成很大程度上“靠天讨食”,因而这里的农业祭祀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在五华县双华镇虎石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传统的农业祭祀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虎石村全村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参加祭祀炎帝神农的民俗活动。

延续数百年的农业祭祀

虎石村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北部的丘陵地带,这里村落山峦起伏。离虎石圩不远处的贵水塘,有个小山坡,山坡上有一座占地约10平方米的庙宇“五谷凸”。“凸”在当地读作“墩”,“五谷凸”里面设有神农氏炎帝雕像,虽然神像只有几十厘米高,眼睛炯炯有神,望向虎石河。农历五月二十日这一天,村民在族长的带领下,来到“五谷凸”,奉上供品祭拜神农。“由于场地所限,祭拜神农仪式后,各家各户也会自带供品前来祭拜。”当地村民说,炎帝神农祭祀是虎石村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动,从明末清初开始,几百年来世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在整个祭祀活动中,祭祀的供品是其中的特色。村民们把未成熟的稻穗摘下后制成“禾串粄”。说起这个“禾串粄”,还跟炎帝神农祭祀由来有关。

相传,明末清初年间,在稻谷生长关键期,周边村寨雨水充足,但虎石村旱情严重,面临颗粒无收的困境。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该村有长者提出,炎帝神农氏是农业之神,大家只要虔诚地祈祷并奉上供品,炎帝神农氏一定会保佑虎石村风调雨顺。但由于当年持久干旱,大家根本拿不出像样的供品,于是,有人提议收集未成熟的稻穗,去壳后碾成粉末,制成糕点作为供品。

该年农历五月二十日,村民们在长者的带领下,着盛装到该村大榕树下(现虎石圩五福宫附近),手捧未成熟稻谷制成的糕点,由村中长者宣读《祭炎帝文》,全体村民焚香虔诚祈祷。不久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当年庄稼得到大丰收。自此以后,虎石村风调雨顺,年年丰产,村民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不约而同用“禾串粄”作为供品,虔诚地祈求炎帝神农氏庇佑。

祭祀民俗成为团聚盛事

每年五月初,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长者召开代表开会,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当年活动的31位理事会成员。“理事会成员分工合作,筹集活动经费,讨论撰写当年度《祭炎帝文》,到各农户选取童男童女扮演‘古事妹’。”村民说,理事会成员每年都挨家挨户通知祭祀活动程序,提醒村民勿忘炎帝神农氏的恩赐。

虎石村的村民也非常认真投入去筹备祭祀活动,收集未成熟的稻穗,制成 “禾串粄”供当天祭祀,并分发给参加活动的村民食用。活动当天,外出的村民纷纷从各地赶回虎石村,生怕错过当年向炎帝神农感恩的机会。该民俗一直持续到现在,后期增加了歌剧表演、“办古事”等项目。村民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家乡环境变好,炎帝神农祭祀已经成为全村最盛大的一次团聚活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甚是热闹。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员肖文评表示,炎帝是民间信仰五谷神的化身,在梅州地区祭祀崇拜五谷神的活动,过去还是比较普遍的。比如他在田野调查中,就曾在梅县区的小桑村发现当地有信仰祭祀五谷神的遗迹,作为一种隆重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则比较稀少,虎石村的这一民俗活动值得重视和传承。

虎石村祭祀炎帝神农的民俗活动,从明末清初至1948年,都在位于现虎石村入村主干道接县道X029处的大榕树下,当时只是简单的仪式,未设立神像及案台。1948年,因村道建设砍伐了该榕树,群众集资在现在的“五谷岽”处设立“五谷凸”。近年来,由于“五谷凸”交通不便,场所狭小,难以容纳全村民众和举办相应活动,经虎石村宗族长者召集民众商议,决定将纪念庆典活动场所迁移至入村主干道侧的“五福宫”。

独特的庙会成为沟通该村以及附近各姓村民情感的集体活动。

独特环境造就对自然的膜拜

虎石村为何会产生这种民俗活动,当地人现在也说不清了,但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名的起名习惯来看,这里的自然条件对农耕还是比较艰苦的,导致村民在古代对自然神崇拜的观念盛行。虎石村的命名就是一个例子。

虎石村位于双华镇北部,与河东镇、安流镇相邻,总人口5600多人,是双华镇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其中陈姓人占有95%。据当地村民介绍,虎石村开村650年,先祖从福建迁徙而来。

老虎石被村民敲掉利牙,仍被尊为虎石将军。

据说,村名的由来与隔壁村的一次联姻有关。当年,虎石村与隔壁一个叫礤坑村的联姻,迎亲队伍沿着崎岖山路前行,走到山间,朱姓新娘子说想去解手方便,可是一去不复返。迎亲队伍漫山遍野寻找,最终在山间一处大石头附近找到了新娘子的衣物,事实上可能被野兽叼走了。但由于那块大石头形似老虎头,村里人便认为石头有神奇的力量,将其取名为“老虎石”,“老虎石”名字由此被叫开了,后来虎石村与礤坑村的联姻也因为这块石头而中断了。直至1950年,才改称虎石村。

如今“虎石”被村人奉为灵石,受到后人的祭拜。

虎石村人也许受到“虎石”的影响,对石头等自然力量的崇拜成为当地人的一个显著文化心理。与“虎石”相隔不远的一处山间,有一块长约10米的石头,村民认为像是“鲤鱼”而叫它“鲤嫲”石。类似的山石还有许多,如一座名为蛇形的祖屋前方,有一块石头形似金元宝,而得名“元宝”石。

说起虎石村村民对石头等自然力量的崇拜,这里不得不说虎石村下门寨(自然村)连片的古民居建筑,2014年经广东省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评审,被认定为第四批“广东省古村落”。它的独特之处就是“石头”。

下门寨连片的古民居建筑普遍为上五间、下五间、檐唇、天井、上厅、下厅结构,还有些是上七间下七间两杠横屋、或三栋二横,依地形地势从山下延伸到山顶,上山的道路砌成石阶,一磴一磴方便行走。据历史考证,该古建筑群大多数建于清乾隆年间1760至1780年,历经250年的历史,其中还有20多座保留比较完善。

下门寨的整体古建筑,其特点是基础和门窗都是花岗岩条石,墙体及底板大部分都是条石,仅天面才是土砖木瓦结构。多数正大门前都竖有一对石企柱,有6米之高,30厘米直径圆柱,或是30厘米截面的条柱。房屋内浴室和屋外的牛栏猪舍鸡舍等都是用花岗岩或是麻石石板砌筑而成。这或许可以猜测,当地不仅石材资源丰富,也把对石头等自然力量的崇拜,从人们自身向家禽家畜延伸,祈求得到同样的庇护。

下门寨古建筑群虽然经历250多年的风雨,但因其条石建筑的独特,至今依然保持得比较完整,特别是条石结构部分基本保持了建筑当初的原貌,也是虎石村民对石头等自然力量的崇拜,继而成为当地人一个显著文化心理的延伸。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