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流祝寿习俗
清流传统祝寿习俗是逢十过生日,俗称“做寿”“庆寿”,龙津、嵩溪镇叫“做十”。也有些乡镇如田源一带是逢一过生日。有些乡镇小孩十岁生日相当隆重,会宴请许多亲戚朋友。孩子成年后,却又遵循“三十无人做,四十无人知,五十杀只鸡,六十交朋友,七十开门大庆贺”的习俗。
清流人为父母做生日,祝寿,从父母50岁寿辰开始。但一般50岁寿诞规模小,来宾只限于夫妻及父母三家的至亲,60寿诞才会大宴宾客。做寿大都放在生日前数日进行,忌讳推后。
长校一带习俗,做寿请柬只发外家和至交,其他则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不贺不请。
外家亲戚收到请柬后,得准备寿礼,包括寿联、寿幛、寿轴、寿桃、寿饼、寿面、寿烛、鞭炮、寿糕、衣料、鞋袜、公鸡、鸡蛋、猪头、猪腿、猪肉等。送寿礼品须是双数,表示“好事成双”,如一副寿联、一对寿烛、一套衣服(或相当的布料),二包面条,在长校习俗中只有猪肉是3斤。礼品一律要贴上红纸或染成红色,以示吉庆,俗谚“见红大吉”。而一般亲友只需送寿幛或寿联,再加一个礼金红包。寿星夫妻双全的,新衣新帽、新鞋新袜,一定要双份,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反之也一样。
在龙津、嵩溪、长校,寿星的女儿和姐妹一定要送年糕,插上松枝或柏枝,贴上写着寿字的红纸条,在生日当天送到寿星家,寓意老人延年益寿步步高。
长校一带,大寿时女儿要送猪头,涂成鲜红色,用龛盒抬到寿星家。
龙津、嵩溪、长校3个乡镇,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通常会举行拜寿仪式。时间一般在生日宴席那天早上,或是前一天暖寿的晚上。拜寿须布置有寿堂,寿堂一般设在堂屋,正面挂着寿幛,两旁配有寿联,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寄寓美好愿望的贺词吉语。堂上两把太师椅,或是铺了大红毯的喜庆椅子,椅子上坐着穿戴一新的寿星夫妇。前面八仙桌上摆有香炉、寿烛,陈列着寿桃、寿面、寿饼、桂圆等寓意长寿的食品,桌子正前方地上放置一个蒲团或几案,上覆红布,供拜寿者跪拜之用。
主家请来村里知礼仪、口才好的长者充当司仪,鞭炮响过之后,寿星夫妇端坐堂上,接受子孙拜寿。拜寿从长子开始,儿子、媳妇、孙子,然后才是女儿、女婿,按长幼顺序一家接着一家,寿星子孙拜完,平辈也可拜寿。子孙后代行叩头礼,平辈行拱手礼。拜寿完毕,寿星会给拜寿者发红包。拜寿结束才开始寿宴。
在龙津、嵩溪镇,寿诞前一天晚间,主家要设筵宴客,曰“暖寿”,参加暖寿的都是至亲或至交,人数较次日寿宴少。家境富足人家,做寿时还会请堂会(戏班)唱戏,以增加喜庆气氛。席散后主家会给来宾分发年糕、糖果等回礼,如今是发小巧的生日蛋糕,而县城生日宴席一般是开席前来宾送上红包时主家即马上回赠一个小红包,以代回礼。长校一带,席散后主家除发放回礼外,对外家和亲邻好友送来的礼物不能照单全收,一般是接一半还一半,如果是鸡和猪肉,须折成现金一半返还。
随着时代进步,这些繁琐、陈旧的陋习已渐渐弱化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