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民俗中的借音借义

生活百科 2022-07-03 07:4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在莆田民间习俗中,人们经常以一些事或物作为载体,举行种种的仪式或进行各种举动和行为,以借音借义的方式,赋予这些物和事新的文化含义,以这种含义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趋吉避凶的安全感。这些仪式或行为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独特莆田语言,这种语言是不言自喻的,也只有本土的民众才能心领意会,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文化反映。现把这种形式的文化现象介绍如下

一、生育风俗中的借音借义现象

莆田境内把生男育女视为一桩家族大事,对其赋予非常丰富的民俗内容,以体现其隆重。

1、怀孕  女人怀孕,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使子孙绵延,传宗接代,家庭兴旺的一件大喜事。所以本地人称为“有喜”;有的姑娘结婚后不久即怀孕,俗称“入门喜”。其中“喜”的称叫,乃是联想“家庭兴旺的大喜事”含义中“喜”的情状,借义为“孕妇肚中之物——孕儿”的含义。这是一种联想借义的方式。

2、催生  当孕妇的娘家知道女儿已经怀孕了,算日子估计即将临盆前的一个月,娘家就要准备了一大“可柑”(钵)的面、花生和肴料,叫阿舅仔(即孕妇的弟弟)送到他阿姊那里去,这种行为的风俗举动本地称为“催生”,而那些面、花生和肴料则是叫做“催生礼”。

催生礼中为何要送花生,那是因为“花生”在本地话音中快读的音为“提丁”,借音后即赋予“提升了一丁”的含义。这是对新生儿的一种祈求的表达。

,因面能发酵,本地称为“发”。类比“发”这一含义,催生礼中就有“面”这一礼物了,这是以隐喻借义的方式,转为“发家”的含义。

3、报生 孩子出生的当天,孩子的父亲就要马上带鸡到妻子的娘家去报生。丈人丈母一见其手中所提的鸡,就知道所生的孩子是男的还是女的。其手中提的若是公鸡,就说明是生男的,提母鸡就是生女的。不管是公鸡还是母鸡,都是好兆头。本地称公鸡为“鸡公”,有道是“鸡公,做阿公”,即是预示所生的孩子将快快地就要做生仔生孙的阿公了。而母鸡是会生蛋的,预示着所生的女孩将来会生下一堆蛋,能孵出一大“秀”(窝)的鸡囝来。为此说,不管是鸡公还是母鸡,都是隐喻借义为能兴旺地繁衍人丁好兆头这一含义。

4、生男孩的人家在祠堂挂大灯

在元宵祭祖时,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在祖宗祠堂前升挂一副大灯。这是以“升挂”动作中的“升”,与“新”谐音;以实物“灯”,与“丁”谐音。通过这两个谐音,就把“升灯”这一升挂行为举动,借音转为“新丁”的含义,以此示告祖宗添丁的喜讯。

5、送“月内包”

孕妇娘家在女儿顺产后一至三天内,须购买“乌贼巴”(目鱼干)、蛏干、“豆味”(豆皮)、金针、莲籽、红枣、龙眼干、芡实等干味货各两斤,分别包成八包,称为“月内包”,由阿舅仔送到他阿姊家里去做“月内”。这种风俗称为“送‘月内包’”。本地人对组成“月内包”的物品都有一个吉利的说法

送“乌贼巴”,是指望生出来的孩子长得“乌‘断伊’”(硬实),因为“乌贼”中的“贼”,本地话音与“色呃”同音,即是“结实”的意思。这是借音与借义结合的转义方式。

送蛏干,表示孩子今后“有弄坛食”(即有得吃的意思),因为“蛏”的本地话音与“天”的文读同音,故以“民以食为天”代表“食”以祈望之。也是借音和借义结合的转义方式。

送“豆味”(豆皮),意味着孩子今后所过的日子将是给做呀“有‘豆敖’(豆腐),有豆渣”。即日子过得有“或”也有“这”,或者是说,过得有汁有味。这是隐喻借义的方式。

送金针,表示孩子今后将会有金银钱宝,即是“送金针,满屋金银‘铿呀铿’。”是隐喻借义与借意转义结合的方式。

送莲籽,表示孩子今后将是子孙如莲蓬发籽一样,连绵不断。是隐喻借义的方式。

送红枣,表示今后孩子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紫紫,因为本地话的“红枣”同“红紫”近音。是借音的方式。

送龙眼干,表示“三元五桂”的愿望含义,因龙眼干也称为桂元。是借意转义的方式。

送芡实,是希望孩子今后是个恳实的人,因为本地话的“芡实”与“恳实”是同音。是借音的方式。

“月内包”中所送之物,既是做“月内”产妇在这期间所需的较有营养的物品,人们又能以各种的转义来表达对未来孩子的吉好愿望,这就是体现莆田人的聪明才智的一种智慧之所在。

6、婴孩满月

婴孩出月(满月)那天,他母亲的娘家要办行四个盘的“拾料”一盘是被裙、孩儿衫、摇篮蚊帐、被仔和挂银链的孩子帽;一盘是“慈头肉”和猪尾根、加一双红蛋;再一盘是红龟(面食龟);还有一盘是早饴粿。

第一盘中,除了送给婴孩必需的衫穿(衣服)外,其中的“摇篮网帐”和“挂银链的孩子帽”这两项是厌胜辟邪之物。旧时农村婴孩睡在摇篮中,一定要罩网帐的,这不仅仅是为了防蚊子,更重要的一层用意即是避凶。以“网帐”这一实物类比隐喻借义为“天罗地网”,本地人认为,有了这张网帐,那些在冥暗处游移的邪秽之物就不敢近前了,因为一沾到这个网,便会被网进网眼之中,永世不得脱身。而婴孩戴上“挂银链的帽子”,邪秽之物也是不敢近前。这是因为那“链”借音转义为“链铐”,邪秽之物若想靠近,必被链铐给铐锁住。

第二盘中的“慈头肉”、猪尾根和红蛋,是借“头”、“尾”和“红”含义之意,转为“日子过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和红红火火”的另一含义。这是借意转义方式的表现。

第三盘中的红龟是以食物龟含义,借意转义为“与龟同寿”的含义。

第四盘中的“早饴粿”,本地话叫“早起粿”。其中之一的“起”音转义为“起冇母”中的“起”的意思,再转义为孩子今后的事业和家庭将像“起冇母”那样“起”了起来。这里是借意转义方式。

7、婴孩做“四月日”

婴孩做“四月日”那天,他母亲的娘家同样也要办行四个盘的“拾料”一盘是衣物;一盘是“慈头肉”和猪尾根、加十二个红蛋;再一盘是“冰膜”;还有一盘是炒豆。仪式开始时,婴孩穿上外公婆送来的做“大人公”的黑衫黑裤,手戴外公婆送来的银手圈,头戴外公婆送来的兔子帽。这是一种借意转义为辟邪求平安的礼式。他母亲抱着放在簸箕的中间坐,将炒豆捧几把从婴孩头上洒下,说“洒炒豆,吃老老。”将“冰膜”捧几把从婴孩头上洒下,说“洒冰膜,嘴须长胡胡。”这些行为是采取借意转义的方式来表达,即是借洒炒豆和冰膜的顺口溜之意转义为一种祈望与祝福。

8、婴孩周年时做“济”(晬)

莆田境内婴孩周年时做“济”(晬),乃是举行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那天,婴孩的父母给婴孩全身穿戴好,就把他抱到准备好的大“笠胡”(较大的圆形竹篾晒具)中间,在婴孩对面摆放着印章、银元、算盘、剪刀、铜镜、尺子、毛笔、戥子、书本、面食龟、米团等。让婴孩随意去抓拿那些东西,根据他所抓拿的东西来预测他今后将会是怎样的。婴孩如果抓拿了印章,那他将来必会当官;如果抓拿了文具,那他长大以后必有一笔锦绣文章;如果抓拿了算盘,长大必善于理财;如果抓拿了面食龟、米团等吃食之类的东西,也不能当场就斥他今后是“好食之徒”,而要说是“这婴孩长大之后有口福”之类的好话。这是一种联想借义的表现方式。

9、婴孩做“人客”

满月后的婴儿若要到母亲的娘家做客,婴儿先要用锅底灰抹鼻尖,叫做“举灶”。这是以“灰”代“灶”的替代联想借义的一种表示方式。出门时,婴儿要用破鱼网蒙头,其意为罩以“天罗地网”,与上述的“摇篮网帐”之隐喻借义方式相同。

婴儿回家时,外公婆则要给婴儿挂脰,过去是用红线穿钱孔后挂在婴儿的脖子上,现在是用红线捆纸币后挂在婴儿的脖子上,或直接递与红包。叫做挂脰,吃老老。这是借意转义的方式表达。出了门外,仍是要用锅底灰抹鼻尖和用破鱼网蒙头。

10、红花与白花

孕儿从母胎中生出时,肚脐还连着胎盘,这胎盘在本地俗称为“花”,因为它的形状像花朵。这是借物的形状隐喻借义为“胎盘”的含义。

本地人认为,女孩的胎盘显红色的,男孩的胎盘显得稍白些的。故此以后就以“白花”来代称家庭中的男性子嗣,以“红花”来代称家庭中的女性子嗣。这是借物的颜色,在原先的基础上再转为另一种含义,即是“家庭中男女子嗣”的区别。这些都是隐喻借义方式。

父母亲入葬时,在其墓头分别插上贴红纸和贴白纸的木棒,从红棒和白棒支数的多少,人们就会知道这墓中死者的子女有多少人。这种表示的方式,是在上述两次转义后,再转为“表示子女的人数”含义。这里是隐喻借义和借意转义两种方式的结合。

11、插(或放)月季和柏枝叶

在莆田,在一些人生礼仪中,把月季(俗称张春)和柏枝叶放在一起,象征“百子千孙”,即子孙兴旺。这里“柏”谐音“百”,“春”谐音“孙”。如在婴儿满月仪式上,把月季柏枝插在婴儿的帽子上,也插在母亲的头上。婴儿满四月、周岁的仪式,也要用月季柏枝。葬礼上,分送月季柏枝给参加葬礼的人,表达远离死亡、子孙兴旺的美好祝愿。除此之外,莆田民俗乔迁时,要有人挑一担水前往新居,水中撒上月季柏枝。这里是借音和借意转义方式的结合。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