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枫亭海安朱氏古民居

生活百科 2022-07-03 07:4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清光绪十四年农历八月十五,王氏率领子嗣奉香前往云林寺,并在观音亭的左侧立“忠臣庙”。清光绪三十年,浩瀚的大海之滨一座民宅大院渐渐拔地而起,前后历20多年,建有厅堂22个,房间192间,一百多年来成为一方美谈。

王氏乃入闽朱氏三十三代赏保的遗孀,夫君早逝,生活十分艰辛,年轻的王氏以仁德教育五个儿子,辛辛苦苦将他们拉扯长大成人,赢得了乡里乡亲的赞颂。期初,兄弟们靠帮人捕鱼度日,因能吃苦耐劳,品行仁厚,得到了乡亲们的帮扶,不久做起了海上生意,生活渐渐宽裕起来,兄弟们就在海边择地建房,这便是“海安朱氏民居”。

朱氏民居位于仙游枫亭海安乾下坪顶,坐北朝南,面向大海,门前原是海滨滩涂,视野开阔,一眼可见海浪滔滔,渔舟片片。古民居占地约十亩,土木结构,平面呈横向长条形,造型为八卦乾坤图,上下两座为“天地”,左右龙楼凤阁为“日月”,东西共七门出,寓意“七星坠地”。中轴线上依次为上堂下厅,左右各建护厝两纵,每纵设天井一个,有“一宅五天井”之誉。

古民居门前大埕用红砖铺就,左右两侧各建阁楼一座,斗拱翘角,精致美观,大埕右前侧建有花岗岩门坊一座,门楣刻有“万里青天”四字,雅致清秀。古厝朝面墙壁下节是青石镶面,上节为红砖图案,青石条柱支撑,开五个门。从中间正门进入就是下厅,厅后有木板墙隔开,中间摆着条案,木墙左右各开一门。过木门,经天井,就是大厅,大厅宽敞明亮,由木墙隔成前后两间,木墙前摆有条几香案,木墙后便是狭窄的殿堂,密密麻麻摆放着祖先灵牌。从大厅两侧过道就可直接进入两纵护厝,过道两端各开有一门,整座古民居呈左右对称结构,布局简洁却错杂有致,古味盎然,就这么一纵一间走过,有穿越的感觉,让时光一时恍惚。

据乡贤朱先生介绍,古民居现存规模并不是一次建成,当时朱家五兄弟生活上虽宽裕了点,还是难以承受如此庞大的工程,于是便从长计议,先设计好建宅蓝图分期建筑,平时俭吃省用,有一分攒一分,攒足一定资金就开始建房。期初只建“三开间”一座,本来厅堂两侧房间应朝大厅开设,为确保厅堂更加宽敞,兄弟们别出心裁将房门朝外开设,那时两侧护厝还未建造,每逢下雨出门十分不便,就用甘蔗叶编成遮雨檐,极其简陋。后来,人丁越来越旺,经济越来越好,就逐步建造下厅与护厝,为了居住舒适与相对独立,每纵护厝都设有天井与正门,古厝共七门,将大门全部关闭就成了一座又安全又温馨的宅院。

朱先生强调,古民居为族人留下独特的习俗。按当地原来习俗,凡是五十岁的老人去世,必须停放厅堂,叫“坐厅堂”,这是死者的荣耀,而五十岁以下不幸早逝的,就只能停放下厅,被视为一生的憾事。后来因为某种原因,族里丧事都在下厅进行,祖先的牌位都摆放在下厅的香案上,而族里要是有什么婚事喜事还在厅堂举行,就形成了“上厅办喜事,下厅办丧事”的习俗。1995年,族人在古民居后择地重建“忠臣庙”。

朱先生说,建造古厝时族人才八口,三十多年间发展到八十三口,全族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仍然吃“一锅饭”,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波及经济,生意惨淡,才分为“五房”各自生活。朱先生说话时几分自豪,几分感叹,他说一百多年来的世事沧桑,古民居得以完整保存下来,都是得益于祖上的仁德祖训。古民居上下厅堂悬挂着不期的匾额,以直观的文字形式展现着朱氏族人的人格修为和品行期许。

古民居的子孙繁衍至今已经成千人,兴旺发达,而古民居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一片深深的乡愁,以符号的形式立于大海之滨。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