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时,在亳州的减店集,人们发现一口古井,井水清洌甜美,人们用此井水酿酒、泡茶,回味无穷。相传,有位将军作战失利.临死前将所用的兵器投入井里。谁知此后井水比先前更清淳透明,爽口润喉,所酿之酒,十里飘香,古井从此名声大噪,人们称之为“天下名井”。据史书记载,古井贡酒的前身是“九酝春酒”,是曹操令手下酿造的。曹操将“九酝春酒”及酿酒方法“九酝酒法”献给汉献帝刘协,献帝大加赞赏,把它作为宫廷用酒。从此,亳州一带酿酒作坊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宋代,减店集已成了有名的产酒地,当地百姓至今还有“涡水鳜鱼苏水鲤,胡芹减酒宴贵宾”的说法。
明万历年间,阁老沈理在万历帝的庆典上,将“减酒”进贡朝廷,万历帝饮后连连叫好,钦定此酒为贡品,命其年年进贡,“贡酒”之名由此而得。到了清末,特别是民国时期,百姓不堪重负,致使糟坊荒芜,工人背井离乡,古井也随之埋没。
1959年,政府为重振“贡酒”雄风,几次拨款兴建古井酒厂,以恢复“贡酒”的生产。那些失散的公兴糟坊的传人又聚集在一起,相继发掘出南北朝时期的古井和明代酿酒用的发酵池,在采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实行科学配方和技术革新,终于酿造出色、香、味俱佳,有独特风味,自成一家的古井贡酒。品酒专家这样评价“古井贡酒清澈透明如水晶,香味纯正似幽兰,喝入口中甘美醇和,回味悠长。其酒乃酒中牡丹也”。
古井酒以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海内外的一致赞誉,4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1988年在第13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登榜首。
亳州古井
古井,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古井酒厂内,“古井贡酒”就是使用该井里的水勾兑而成。
古井,为青砖砌筑,历史悠久。传说春秋时期,当地人就用此泉酿酒,世代相传。东汉时期,曹操曾用该井的水酿制“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并上表说明制作方法。北魏时期,孤独将军因战争失利,退走至该处,将金锏和长戟投弃于井中,于是井水更加清澈甜美,汲水酿酒,酒香浓郁,甘美醇和。宋代文豪欧阳修饮了此泉佳酿,写下了“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的千古佳句。明万历年间,用该井酿制的“减酒”,进贡朝廷,名震京师。建国后,用该井水生产并命名的古井贡酒,以其独特的风格,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
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对酿酒的糖化迟速,发酵良否,酒味优劣,都有极大的关系。所以有“水是酒之血”的说法。古井的水,清纯甘洌,爽口润喉。出杯不溢,置钱不沉,用之酿酒,芳香留口,醇美奇特。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对古井水质进行化验后,认为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其PH值、硬度、总碱度、氯根、锶含量、碘含量、矿化度等指标,均已达到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国家指标。而这种水质恰恰是酿酒的最佳水质。
现存古井共2眼,一眼在酒厂南院,为宋代修筑,另一眼在酒厂北院,为明代重新修筑。两眼井水皆甘甜、清洌,常年水深六、七米,的确是全国少见的好井。
亳州古井酒厂建立之初,曾试图淘井,由于泉涌太旺,又限于当时无先进的提水设备,只得半途而废。后来,酒厂用每小时可提水10立方的水泵,昼夜不停地抽水,仍不见井水明显下耗。如今在南院古井旁,新建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展室与古井通过隧道相连,游人可以亲临现场,观瞻、品尝古井甘泉。北院古井上,建有"古井亭",赵朴初先生亲题匾额,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佳酿千年传魏井,浓香万里发汤都”的楹联。古井旁一株参天古槐树与古井相映生辉,成为古井贡酒的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