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抗战遗址
林州作为太行革命老区,留下了许多抗战“遗址”,与熙攘热闹的景区相比,它们虽然默默无闻,悄无声息,但从未被老区的人们遗忘,它们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记录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烽火硝烟和血色记忆。
黑龙庙
红旗渠观光大道,现在成了众多骑行者和游人踏足的“天堂”。大道与天河相伴,穿行在密林之中,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别有情调。
在观光大道北段,姚村西丰的黑龙庙是许多人必定要驻足的地方,这里曾是抗战时中心县委的旧址。
1938年8月,林州党史上著名的林(县)安(阳县)汤(阴县)淇(县)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林州党史上也称中共林县第一次党代会。这次大会,揭开了豫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新篇章。时光荏苒,庙宇的戏楼会址犹在,墙上沧桑的老钟,斑驳破旧的长条凳,或许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西丰村的贤达人士对黑龙庙进行了维修和旧址开发,如今,这里已是观光大道旁一处风景独特的小花园。
五龙镇渔村
渔村,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近年来,这里因淇河鲫鱼而名声大振,沿河开了数家鱼庄,许多城里人也都不顾舟车劳顿,慕名而来一饱口福。在村中间,一处古庙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闻名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太行军区五分区野战医院。
如今,旧址也得到了修复,并辟为展览馆,许多抗战期间的珍贵史料公开展出。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传递着战火硝烟的味道。游客从展厅出来,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看着悠闲自在的村民,再在淇河边的鱼庄大快朵颐,便多了一份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理解。
任村古镇
古镇古色古香,时常让人流连忘返。走在精雕细刻的明清大街上,每一块踏石,每一处门楣皆成风景。深宅大院,皇封大匾,处处昭示着昔日古镇的辉煌。
在廊道深处,一处单独的四合院引人注目,抬头看招牌,这里便是八路军豫北办事处的旧址。,任村古镇还是八路军红色交通线的重要站点,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镇西南里许的西坡村,几年前修复了129师的旧址,修建了反顽战役纪念馆。邓小平、李达的指挥所得以保护修复。令人感动的是,西坡村的秦万庆三兄弟自筹资金,多方搜集史料,奔走呼吁,首开自办展览馆修复红色旧址之先河,在林州传为美谈。任村的盘龙山,八路军的“红色粮仓”至今仍是全村人骄傲的资本。
合涧岱顶山
曲径通幽,松柏茂密,山顶上的岱顶庙香火缭绕。在山前半山腰处,有一处小小的墓园,看似普通平凡,细读碑文,心头猛然一惊,这就是林州百姓口碑相传的“将军墓”。国民党少将旅长黄书勋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曾浴血台儿庄,并与日军叽谷板垣等师团数次交手,誓死抗战,获国民政府陆海空甲种一等奖章。1940年12月驻扎林州期间病逝,其妻刘仪卿得知噩耗,服毒自尽,夫妻共葬于岱顶山阳,时年将军44岁,夫人33岁。许多上年纪的老人仍然记得将军出殡的悲壮场景。碑文为国民党军长庞炳勋所撰,字体遒劲有力,将军的报国情怀感天动地,将军的凄美爱情惊泣鬼神。
如今,在原康柏尖山顶的石壁上,黄旅长的抗日诗石刻仍清晰可辨,激励着无数的参观者。
东姚白云山
林州东南名山白云山,因常年白云缭绕而得名。山顶有白云庙,历史悠久,碑刻众多,香火旺盛,留下了许多历史传说。白云山在林州,不仅以风景秀丽著称,更以抗战而闻名。
1943年4月,国民党40军106师师长李振清,外号李铁头,在这里与日军激战七昼夜,战役异常惨烈,在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阵地失守,但铁头将军赤膊上阵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名扬天下。
时至今日,在白云庙的石碑墙壁和地面,仍可寻觅到当年鏖战留下的弹坑弹孔,它们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和最生动的教材。
八路井
林州城西的李家庄,随着城市的扩建已与城区连为一体。2010年11月19日,在施工建设中,“八路井”重见天日,压在许多人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1943年7月,在林州沙蒋战斗中,日军将俘获的36名八路军战士残忍杀害投入李家庄的一处枯井,史称李家庄惨案。
后来枯井被掩埋,“八路井”被尘封半个多世纪。2010年11月30日上午,林州市上千市民在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公祭,这些八路军战士的尸骨被政府重新立碑安葬,他们的灵魂也得以安息。
在林州的刘家街村,掩埋抗战烈士的“光荣碑”被修缮一新。在东姚的伯文和玉崇村,临淇的存龙村,这些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红色村庄更是留存着难忘的记忆。在林州的鲁班壑,曾经是抗日狙击战的战场,烈士的鲜血浸染太行,大山便是不朽的丰碑。在横水上台村,1940年夏惨烈的井沟战斗重创日军,70多年后,432名烈士的遗骨重新迁葬烈士陵园。
这些闪耀着民族光辉的红色地名,是太行山深处的红色热土,更像是散落在大山中的珍珠,历久弥新,璀璨夺目,它们是林州百姓心中的丰碑,也终将成为大山中最壮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