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钱塘江上的大桥
钱塘江大气浩荡,江上桥梁造型各异,优美纷呈!
钱江一桥(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日军从浙北南下而炸毁。抗战后钱江一桥开始重修。1953年5月钱江一桥恢复通车。
钱塘江第二大桥(简称钱江二桥)
钱塘江二桥(别称彭埠大桥)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强涌潮河段上修建的一座公路、铁路在同一平面,而又完全分离并列的特大桥。
铁路桥位居上游侧,公路桥位居下游侧,两桥中心距16.4米。正桥公铁均为18孔一联的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连续梁,跨45+65+14X80+65+45米。
钱江二桥是铁道部“中取华东”连接沪杭、浙赣、宣杭、萧甬铁路的重点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强涌潮河段上修建的一座公路、铁路在同一平面,而又完全分离并列的特大桥。铁路桥位居上游侧,公路桥位居下游侧,两桥中心距16.4米。基础采用钻孔桩,正桥桩径为1.5米和2.2米,引桥桩径为0.1米。
钱江三桥(西兴大桥)
位于杭州钱江一、二桥之间,总长5700米,主桥1280米,南北高架引桥4420米,双向6车道。
主桥桥型为双独塔等跨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其主墩上两座矩形索塔高百米,平行的15对拉索呈竖琴状。这是浙江省首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斜拉索桥梁。钱江三桥的设计与施工中创造了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多项之最。
1997年1月28日,钱江三桥通车。
西兴大桥主桥采用两联完全对称的六孔一联的斜拉桥-连续梁组合体系,每一联由中间一座斜拉桥和两侧各两跨连续梁组成,每一联跨径划分为:72+ 80+ 168+ 168+ 80+ 72=640m,主桥全长1280m。
斜拉桥采用独塔单索面体系,塔、梁、墩固结。15对平行斜拉索布置在桥面中间,桥面索距8米,索面范围(中央分隔带)为3米,横向在索面两侧各布置三条行车道,每条车道宽3.5米,两侧人行道宽1.5米,桥面总宽29.5米。主梁为单箱五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梁高3.5米,主塔高88米,横桥向宽3米。
钱江四桥又名复兴大桥
位于钱江一桥下游4.3km处。桥型方案为双层双主拱的钢管混凝土组合系杆拱桥。主桥跨径布置按计算跨径为1145米,其中85米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上承式拱桥的组合,190米跨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中承式拱桥的组合。
复兴大桥,上层设双向6条机动车快速行车道,下层预留地铁通道、公交车专用道及行人、非机动车通道。
复兴大桥采用组合跨径的双层桥面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拱桥,新颖、独特的双层钢拱桥型国内外独一无二。
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管混凝土双主拱,主桥的跨径组合为2×85+190+5×85+190+2×85米,其中85米跨径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上承式拱桥的组合,190米跨径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中承式拱桥的组合,全桥包括了拱桥的下承、中承和上承三种形式。
钱江五桥(袁浦大桥)
袁浦大桥又叫钱江五桥是杭州绕城南线工程中的一座特大型桥梁,全长2553m,主桥为(68+3×120+68)五跨连续预应力砼箱梁桥。
位于杭州绕城公路南线,地处三江口(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附近。2000年12月开工,2003年底通车。全长3126米,双向四车道,是钱塘江流域目前惟一一座弧形“弯”桥。五桥主体合龙,意味着全长123公里的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连接成“环线”。原先需穿越杭州市区过境的车辆可直接走环线,大大缓解了杭州城内交通压力。钱江五桥主桥墩基础深水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采用双壁钢围堰进行设计、施工。
钱江六桥
钱江六桥(下沙大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间。1999年12月30日开工,2002年12月通车。总长8230米,双向6车道。连通杭州绕城公路东线,北接杭浦高速,南接杭甬高速,每天有大量过境车辆,是目前钱塘江上通行量最大的一座桥。
虽然六桥开工、竣工时间均比五桥早,但钱塘江上桥梁排序,是按规划时序决定的,袁浦大桥规划时间比下沙大桥早,排在下沙大桥前,称为钱江五桥。 下沙大桥是总投资达22亿元的杭州绕城公路东线工程中的关键性项目,桥梁的连续长度达8230米,宽34.5米,是钱塘江上最长最宽的桥梁。其中跨江主桥长2400米,有4个主墩,每个墩由26根钢筋混凝土基桩组成,基桩采用下部直径2米、上部直径2.3米的变径桩,其深度达百米以上,在全国特大型桥梁中屈指可数。 钱江六桥是浙江省重点工程,总投资在2.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