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天府之国的由来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不仅是西部地区的特大城市,也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都。一直是公认的“最具幸福感城市”。还有“天府之国”之称。
在中国历史上,提到数千年不改名的城市,很多的第一反应就是河北省的邯郸市。对于邯郸市,邯郸这个名字从三千年前伴随至今。而对于成都市,同样是一座数千年不改名的城市。根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3200年前。
,参考《太平寰宇记》的记载,成都曾是古蜀国的都城,按照蜀语,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的都邑。
除了数千年不改名外,成都在历史上还赢得了“天府之国”的赞誉。,对于天府之国这个称号,一开始不是指成都地区。
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有利于她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的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时就被称为“天府之国”了。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据考证,“天府”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本是一种官名,是专门保管国家珍宝、库藏的一种官吏,后人用以来比喻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特产富饶的地方。
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晋代着名史学家常璩在所着《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
在天府之国的基础上,成都被多个国家定为都城。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定都成都,建立蜀汉,以此抗衡曹魏和东吴。
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公元934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而在唐朝时期,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到成都避难,改益州为成都府,后再升为南京。正是因为北方中原地区饱受战乱,成都和扬州成为当时最繁荣的两大城市,所以赢得了“扬一益二”的赞誉。
,对于成都这座城市,不仅具有发达的经济,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美食之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还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