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度牒、银票、盐引和飞钱

生活百科 2022-07-03 07:4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度牒,就是政府发给僧尼、道士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可以这么说,有度牒的才是“正版和尚”。

度牒可能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因为北魏时,僧尼须入僧籍,归僧曹管理。名列僧籍的僧尼才是具有合法身份的出家人。既然有僧籍,很可能就有证明身份的凭证。可以确证的是,唐朝已经有了度牒制度,然后一直延续到清代前期。乾隆年间,汉传佛教的度牒制度被废除。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宋代的度牒,因为宋代的度牒又是有价证券,而且价值相当稳定,从北宋中到南宋中,度牒的市场价都保持在每道一二百贯钱的水平。宋政府每年都会出卖几千至几万道度牒,甚至用空名度牒购买政府消费品、回笼楮币、放贷生息,如《宋史·食货志》载,北宋神宗时,“河北转运司干当公事王广廉,尝奏启度僧牒数千道为本钱,于陕西转运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

另一方面,宋朝出家人的数目,一直保持在二十万人左右,并未随度牒的投放而激增,显然,大量空名度牒实际上是作为有价证券流通于市场,或储备于富家的。这些能够作为有价证券使用的度牒,是空名度牒,即没有填写名字的度牒。因为是空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因而才可以流通。

银票

银票是以白银为本位的汇票,严格地说,并不是货币,尽管有时候人们也将它当货币使用,但通常是以银票作为汇总工具的。说到这里,我还要澄清一个误解许多以明代为时代背景的电视剧都出现了银票,其实明朝是没有银票的。

假设我们是生活在明朝京城的大商人,要到陕西购买一笔商货,本钱大约是1000两银子。以前没有银行,没有信用卡,更没有电子支付,这1000两笨重的白银如何从京城运到陕西?只能用很笨的办法将银子装上马车,物理搬运。为了提防途中遇到劫盗,我们还得雇请保镖护送。你可能会说我们可以找镖局运送啊。不好意思,明朝时镖局还未诞生。不过,明末有一些商号会出具一种叫做“会票”的票据,可以说是银票的前身,但可汇兑的范围实在有限。

一般认为,要到了清代,才出现了经营银票的票号,出现了可以汇通天下的银票。从银票的性质来说,它是汇票,是汇总白银的凭证。

盐引

宋代盐是政府控制的,不允许私卖食盐。盐引就是以前的盐商向政府批发食盐时性质持有的许可证与提货单。中国自唐宋至明清均实行食盐的间接专卖,商人贩盐,必须先取得盐引。

盐引是不准交易,盐商在关境领到盐引后,必须千里迢迢赶往产盐地,再花上几年时间等候支盐。明显违背市场逻辑。市场的力量必然会慢慢地将明政府的不合理设定扭转过来,所以,大约从明中期开始,食盐市场形成了“边商”与“内商”的分工“边商难于守支(即守候支盐),故卖引于内商;内商难于报中(即在边关入纳粮草),故买引于边商。一专报中、一专守支。……彼此交易,两利俱全。”明政府也默许边商与内商的盐引交易。

但后来,从内商中又分化出操纵引价、囤积盐引的“囤户”。他们在无盐可支时压低引价,大量收购盐引,等到有盐可支时再高价抛售。明政府无法容忍这样的行为,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变革盐法,废除盐引制,实行纲盐制官府编制纲册,只有纲册上有名的纲商才准许贩盐,而且,纲商的身份是世袭的。其后清朝入关,亦沿用纲盐制度。

飞钱

飞钱出现在唐宪宗时期,据《新唐书·食货志》,唐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经营飞钱业务的是诸州驻京师的进奏院(类似于驻京办)以及豪富之家。不过,唐代飞钱的结算地理范围应该是“一对一”的单线形式,比如甲州驻京师的进奏院只能办理汇往甲州的飞钱;如果要汇钱到乙州,只能在乙州驻京师的进奏院入钱。

可以知道,唐朝的飞钱还谈不上是纸币,而相当于现金汇兑的汇票。

而且,唐朝飞钱刚出现时,是不合法的,京兆尹裴武曾奏请朝廷,禁止进奏院、富家向商贾提供飞钱,“廋索诸坊”,查禁京师飞钱。未久,由于铜钱不足的压力,又有主管财政的官员提议,“许商人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钱,每千钱增给百钱”,政府收10%的手续费,,“商人无至者” ,没有人愿意来纳钱。

飞钱的大发展,要等到宋代。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