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寿文化

生活百科 2022-07-03 07:4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寿”字的源流

中国的“寿”字艺术源远流长。“寿”字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象形寿字,雏形出现。

中国的汉字实际上是根据“六书”造字规范创造的。“寿”字也不例外。最初的“寿”字是以象形的姿态出现在汉字的宝库中。所谓象形字,就是源于实物的写意,但“寿”字没有具体的形态。据说,“寿”字的象形文字是从远古的传说中演变而来。伏羲氏时期,根据龙马负书出于河洛而演八卦,创造了龙书,新石器时期的神农氏创造了穗书,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鸟迹书,尧帝时期的龟书,高阳氏时期的蝌蚪文等等,都是取之于实物形态,用于表达“寿”字的涵义,这应是“寿”字的雏形。

2、形声寿字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据考证,寿字的应用是从商代开始的。那时还没有规范的象形文字,人们从甲骨文中借来一个“”字作为“寿”字。“”是田垄的意思,弯弯曲曲很长,又有长久长生之意,于是人们把“”字作为“寿”字的标记,“寿”字就统一起来了。后来人们认为,垄是在地里,人们就给它加了一个“田”字旁,成了“”,一边取意,一边取声,形成了形声寿字。

古代把年老及生命的年限都称为“寿”。金文“寿”上部以人的形象表意,下部以“畴”表音,加了一只手,表示扶寿,还加个表示酒杯的“口”,为举杯祝寿。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上边形似老,下边形似畴,组成一个形声字“ ”。形声“寿”字到周代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此看来,寿字的最初本义应为“年纪长”。《毛传》释为“寿,考也。”马瑞辰注“考,犹老也。”《说文解字》“同意相授,考老是也。”,《书经·洪范》“九,五福,一日寿。”《楚辞》屈原《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措?”这里的“寿”,都有“年长”、“年老”的意思。由此又引申专指老年人。汉代张衡《东京斌》有句“送迎拜乎三寿。”其注“三寿,三老也。”《诗经·鲁颂》有“三寿作朋,如岗如陵”的诗句,对此句中的“三寿”解释,历来不下十余种说法,但认为指三位长者的占多数。由此可见,运用寿字的褒意,以示招福纳祥,期盼追求人生高龄长寿,健康如意,已成为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约定俗成的社会风尚。老而为寿,寿而为尊,尊而为贵,贵而为福。

3、秦篆一统天下,寿字写法更多。

东周时代诸侯割据,“文字尽形”,书写纷杂,是我国文字衍变发展极富创造性的时代,一字数形者不足为怪,以致后来出现了千变万化的寿字形态,造成了使用的极大不便。后来秦始皇兼并六国,丞相李斯等人取石籀大篆予以整理改造,“异者同之,繁者删之,缺者补之,劣者去之”,遂创秦篆一统天下,也统一了“寿”字的写法。到了两汉,字体虽有隶真草行各种书体,但笔画形态都以先秦文字为依据,变化不大。

由此看来,“寿”字基本上是按照“六书”造字规范顺序演化而成,以形声字居多,也有少数指示和会意。如画上一个圈,长四爪,长一头一尾,“”,这就是一个“龟”的样子,把这种形象会意为寿。还有一种会意,如一个千字,加上一个秋字,组合在一起“”,也是寿的意思。

“寿”字虽不是汉字中出现最早的文字,但它却是中国多变的异形单字。《汉语大字典》收集单字56000多个,创造了汇集汉字的最高记录。一个“寿”字在笔者《中国万寿图谱集注》书法长卷中,就展示13822个不同写法。可以说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汉字。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达到的。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民间寿俗礼仪

在中国的历史传说与文学作品中,南极寿星、麻姑献寿、八仙祝寿、蟠桃赴会等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在社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寿”字文化,更是千变万化,让人目不暇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上层统治集团已经出现了“上酒献寿”的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云“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天保》又云“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文中所用“万寿无疆”、“南山之寿”这样的颂语,在今天的祝寿活动中仍十分常见。应该说,春秋战国以后的献酒上寿活动虽然并不一定与特定的生日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活动本身具有“为人上寿”的特点,仍然可以说是今日祝寿礼仪的滥觞。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寿诞日被称为“圣寿节”。皇帝还为自己的寿辰制定了专门的节日,如唐玄宗寿辰叫“千秋节”;唐武宗寿辰叫“庆阳节”;唐宣宗寿辰叫“寿昌节”;唐昭宗寿辰叫“嘉会节”;唐肃宗寿辰叫“天成地平”节;宋太祖寿辰叫“长春节”;宋太宗寿辰叫“乾明节”;宋真宗寿辰叫“承天节”;宋仁宗寿辰叫“乾元节”;宋英宗寿辰叫“寿圣节”等。到了明清时期,皇帝的寿诞之日统称为“万寿节”,皇后的寿诞则统称为“千秋节”。

从春秋时代周简王至清乾隆2300余年间,历朝历代都有皇亲国戚、朝臣名士以书写“寿”字祝贺诞辰的例子。如春秋左丘明,战国毛遂,汉代张衡,三国关羽,晋朝王羲之,南北朝寿阳公主,隋朝杨益,唐朝武则天,五代石敬瑭,宋朝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李益,清朝书麟等。有的人还把“寿”字的某些部分同自己的姓名结合起来,写成特殊“寿”字。如汉朝人赵岐把“寿”字写成“ ”,晋人袁客把“寿”字写成“ ”,清人书麟把“寿”字写成“ ”。明代海瑞在母亲70岁大寿时,用“生母七十”组成一个“寿”字。此“寿”字现刻碑立于海南海口市,供游人观赏。

秦王嬴政为自己长寿不老,曾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各3000人,东渡入海寻求仙药。唐代武则天执政14年间,曾4次改用长寿、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为年号。

在中国人的生命活动中,先辈们把对“寿”的崇拜和敬仰注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留传下来,“寿”成了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老人过生日叫寿诞、寿辰;祝福老人过得安康长寿,有寿安、寿宁、寿康、寿乐、寿恺等;为老人举行寿宴的厅堂叫寿堂;在我国古代传统的寿堂上,供奉有西王母、麻姑献寿、东方朔、八仙等神仙寿星画像。寿宴桌上挂摆的有寿屏、寿伞(万年伞)、寿幛、寿彩等;供照明的有寿烛、寿灯(长寿灯)等;供饮食的有寿酒、寿面、寿桃、寿糕;祝寿的文章称寿序;用于祝寿的文艺形式有寿词、寿诗、寿联、寿画等;用来贺寿的礼金为寿金;把被祝寿的人称为“寿星”,年纪大的称“老寿星”,并称男的为“寿公公”,女的为“寿婆婆”,年纪小的则称“小寿星”;对于寿诞,几乎每一个具体的年岁都可以找到巧妙的借代。

六十岁为花甲寿,七十为古稀寿,八十、九十为耄耋寿,百岁为期颐寿,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岁该怎么称呼呢?郭沫若在1978年北京住院期间,曾同数学家华罗庚有过一次讨论寿称的轶事。郭老回答说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学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华罗庚插话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呢?郭老解释说原来这是三则字谜。

“喜寿”可猜为七十七岁,因为“喜”字的草体似“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的本身就是“八十八”三个字组成;“白寿”可猜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百”字缺“一”。华罗庚拍手笑道这三则寿谜的谜底解得多么有趣呀,人说郭老博学多闻,此言果然不虚。,也有“茶寿”指一百零八岁的说法。因为“茶”是双“十”购成草字头,即二十,中部是“八”,再下部是“木”,即由“十”和“八”构成“十八”,草字头的“二十”再加下部的“八十八”,一共是“一百零八”。,祝寿送茶,表示祝愿长寿。在我国闽南和台湾等地的习俗中,两包茶叶是祝寿必备的礼品。

中国祝寿送茶的民间习俗,甚至传到国外。日本、英国就有这种礼节,这是中国寿诞文化的国际输出。相传18世纪初,英国皇家贵族向女皇祝寿,要求必须用安徽的祁门茶。英文的茶“tea”,就是闽南话“茶”的发音。在我国民间,借求神拜佛以延年益寿的,还有“求寿”习俗,为表达孝心,延长亲长寿命,又有“借寿”之俗;用于长寿的香疗器具有福寿香印、长春永寿香印、寿篆锦长香印、万寿篆香图、延寿篆香图等;生前所造的墓穴叫寿,生前打的棺木称寿棺、寿木、寿器;人死了又称寿终、寿寝;为已经亡故的父母或祖(外祖)父母的寿日祝寿叫冥寿,也叫阴寿。至于用“寿”来命名的自然风物、古迹建筑、人名,在中国则到处可见。

以“寿”名山的有北京万寿山、秦皇岛市长寿山、广西万寿崖;以“寿”名县的有寿宁、寿光、寿阳、仁寿,还有四川长寿县、湖北钟祥县长寿镇、湖南平江县长寿街等;以“寿”名建筑物的有益寿殿、延寿殿、寿安宫、永寿宫、万寿宫、福寿观、万寿寺、万寿厅、万寿堂等。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也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有了寿而康、寿露春、长寿玉液、福寿酒、福禄寿喜酒;推出了百寿宴、福寿宴、长寿宴、龟寿宴、鹤寿宴及万寿龙芽、无比寿芽、梅花寿果等寿菜品种。至于用“寿”取名的就更多了。仅就著名书画家来说,就有汉代毛延寿,五代后蜀李寿仪,唐代何长寿,明代万寿棋,清代陈洪寿、胡公寿,近代黄山寿,现代白寿章、潘天寿等。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