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做寿习俗
盱眙民俗中的寿礼,俗称“做寿”、“祝寿”,是体现孝道,尊老敬老,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的礼仪,其仪式具有浓厚的儒家孝道色彩。
按照儒家观念,人活到五十岁才能称寿,六十为下寿,八十以上为中寿,百岁为上寿,六十岁也叫花甲寿,七十岁叫古稀寿,八十岁、九十岁叫耄耋寿,百岁叫期颐寿。
旧时盱眙人“做寿”是有讲究的。习俗是五十以下不做寿,因为忌讳“十和死,九和鸠”谐音,做寿时有男不过十女不过九的说法。因为忌讳四十和死谐音,讲究的人家一般四十岁也不过生日,谓之“避无常”。
旧时盱眙人做寿是有条件的,一是要有孙儿,二是父母已经去世。一个人只要父母健在,哪怕自己到了五十岁、六十岁也不能在家中做寿,只能是过生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尊亲在不敢言老”。
做寿的具体日期是可以变动,并非就在生日那一天。不过日期变动只能提前,不能延后。之所以要允许祝寿的日期可以向前变动,是因为如果寿星的身体不太好或其他原因时间不好安排。
旧时盱眙人习俗,但凡六十岁以上做寿时,亲朋好友均要到场送礼祝寿、拜寿。由于家庭、经济和区域的差异,盱眙人的寿礼仪式城乡程序基本相同,但仪式繁简差异甚大。一般有筹办、暖寿、祝寿三个环节,历时二至三天。
暖寿是寿诞前的一次重要热身和彩排,是在生日的前一天,由儿子、媳妇、女儿、女婿牵头邀请七大姑八大姨等血亲和至亲以及世交好友等于晚上在布置好的“寿堂”给老人“拜寿”,俗称“暖寿”。有钱或讲究的人家还请僧道放盂兰盆(俗称放焰口),拜寿忏,做功德。
其程序为儿女们献上给寿星(父母)定制的新衣新鞋,给寿星穿好后,将寿桃和长寿面置于寿堂几案之上,长子夫妇将寿星夫妇搀扶到寿堂几案前的座位上正中而座,点燃寿烛。然后子侄孙儿及至亲按辈分献上各自的礼物,礼毕后按行序给寿星磕头拜寿。有钱或讲究的人家还请乐师唱奏《八仙庆寿》和其他拜寿戏里的曲调。
拜寿仪式结束后,鸣炮放鞭,请寿星入席,然后宾主纷纷入席开宴。寿堂上寿烛高照,笑语盈门,多是谈论寿星高德和过去抚育子女的艰辛以及子女们对父母的感恩。
宴席的菜肴与常规宴席无异,多是盱眙传统菜肴,有钱的人家有的设鱼皮席、海参席,最低的是八大碗,一般为十碟十碗,或十二碟十二碗,席上佐以白酒或色酒。不同常规酒席的是桌上每人面前都有一小碗晶莹剔透香气扑鼻的“长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