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葬在了哪里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朝代更替政权交接,诞生了几百位皇帝。人与人的命运各不相同,皇帝与皇帝的命运也是千差万别。开创盛世的皇帝,青史留名,生前死后都享尽盛誉。而每朝一位的亡国皇帝,结局却都大多悲惨。不仅要承受心理的愧疚,很多时候更是死无葬身之地。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他生前清朝就已经灭亡了,溥仪并没有在战乱中死去,建国后仍然活了一段时间,那么溥仪死后是葬在哪里的呢?历史上的皇帝都有皇陵,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了,还有皇陵给他用吗?
古人事死如事生,对死后之事格外重视。尤其是帝王将相的陵墓,不仅要用许多奇珍异宝作为陪葬,陵墓也是修建的气势恢宏。溥仪时期,清朝已经千疮百孔,财政入不敷出。但尽管如此,溥仪作为皇帝,虽然生前基本都是傀儡,死后的身份不能降,还是要修建皇陵。溥仪1906年出生,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本没有机会坐上龙椅,由于光绪皇帝没有儿子,慈禧或者说历史选择了他。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同年12月2日,溥仪在太和殿继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
按理说,溥仪即位后,就应该派人去帮他寻找风水宝地,提前修建陵墓了。那时的清朝正值多事之秋,不仅要支付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还要为光绪、慈禧办理后事。,给溥仪寻找吉地修建陵墓的事就耽搁了下来。溥仪龙椅还没坐热,在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溥仪宣布退位,清朝到此也就彻底结束了。溥仪虽然退位了,袁世凯与他约定的条件是溥仪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皇帝尊号不变,中华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每年供给逊清皇室白银四百万两。侍卫宫女等照常留用,史称逊清小朝廷、溥仪小朝廷。这样,溥仪在这个小朝廷内继续当着“皇帝”,称孤道寡。
这时,溥仪还算是半个皇帝,在紫禁城内,仍然沿用皇家的礼仪。所以溥仪身边的大臣又开始计划为他选择吉地,修建陵寝。担当此任的是精通风水的广东廉州府李青。李青等人踏遍了河北省易县西陵的山山水水,经过勘测与计算,认为泰东陵旺隆村北,是一处上吉佳壤。陵穴定在西北的山坡上,与崇陵遥遥相对,清皇室经过讨论,并派人实地验证后,认为可以选用,即时将此地圈禁起来。
据徐广源《清朝皇陵探奇》记载,当时溥仪小朝廷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更何况时局不稳,小朝廷自身难保,所以陵址虽已选定,但一直未能兴工。还有一种说法,出自陈宝蓉着《清西陵纵横》溥仪入承大统后,便于崇陵旁的旺隆村北选定了“万年吉地”’。并于宣统二年破土修建,采取了先地下,后地上,由后向前逐步施工的办法。施工一年有余,完成了地宫开槽奠基和明楼宝城等基础工程。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便倒台了。至此宣统陵寝工程被迫停止,再没有恢复兴建。各种说法,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逼迫溥仪离开紫禁城。
溥仪离开紫禁城后,开始了他人生的波折之路。先是搬到了载沣的居处北府,后来又移居天津,到了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苏联对日宣战,进攻日本驻扎在东北的关东军。伪满洲国战败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溥仪被苏联拘押。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在战犯管理所接受了约十年的改造。后来溥仪被特赦回到北京,成为一位普通公民,还与当时的一位护士李淑贤结了婚。
回到北京的溥仪,日子过的相当平淡,于1967年因患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溥仪死后,遗体并没有按照皇帝的仪式下葬,而是按照新时代的法规火化。对于骨灰如何处理,周恩来总理当时作了明确指示一是可由爱新觉罗家族决定;二是可由家属选择在革命公墓、万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20日家属聚会进行了讨论,经家族一致商定,将溥仪的骨灰寄存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
溥仪之弟溥杰说,周总理等领导人“对溥仪的后事非常关心,曾对我说,是否要建立一座漂亮的陵墓?作为一个市民,我明确拒绝了。”
1980年5月29日下午,在政协礼堂为溥仪、王耀武、廖耀湘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后根据中央指示,将溥仪的骨灰盒移至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溥仪生前一直被各种势力当作傀儡,死后能被安置在八宝山,也算是很荣耀的一件事了,命运多舛的溥仪并没能一直待在那里。1994年,张世义先生在光绪崇陵西北兴建了一座华龙皇家陵园,一直没什么名气。为了提高陵园知名度,张世义把主意打到了溥仪身上。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最终溥仪的妻子李淑贤被劝动了,将溥仪的骨灰从八宝山迁至这座由个人修建的华龙皇家陵园。经过简单的安放仪式后,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位皇帝就长眠在了那里。
安放仪式于1995年1月26日举行,由李淑贤把骨灰盒捧至墓穴前,安放在铺着黄缎的灵台上。一个简单的仪式之后,陵园工作人员将骨灰盒放入水泥筑的“椁”内。面南背北,盖上“椁”盖,浇铸混凝土。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皇帝的骨灰就这样安葬了。1915年清皇室选定的“万年吉地”终于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