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风穴寺
位于河南省汝州市东北九公里风穴山中,北靠玉皇、南眺汝水、东倚龙山、西偎黄鹿。群山环抱,苍柏叠翠,峰峦回转,飞桥泄瀑,宝塔高耸,殿阁巍峨,是一座风光如画,久享盛名的千年古刹。
据寺志记载该寺创造于北魏,距今一千五百余年。初建时称“香积寺”,隋代为“千峰寺”,唐朝名“白云寺”,又因龙山上有大小风穴洞,故俗称“风穴寺”。历史上风穴寺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刹。寺院随时代沧桑,几经盛衰,明万历年间为鼎盛时期,曾拥有僧侣千余,土地两千余亩,禅舍殿堂三百五十多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分期整修,尤使该寺光彩焕发、面貌一新。1988年元月13日,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穴寺地理位置独特,营建布局特别。
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山口到寺院蜿蜒三华里,隐而不露;
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寺院打破江北寺庙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建筑格局,依山傍水而建,高低错落有致;
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寺周围紫霄峰、纱帽峰等诸峰似九龙盘卧,环视四周,层峦环拱,壮若莲台,寺院正建莲台中央;
冬暖夏凉,真山真水。君子、迎科、龙泉常年旱不减,涝不增,冬不结冰,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且流经大面积的野生何首乌地段,色洁味甘,可与“惠山二泉”相媲美。
风穴寺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风穴寺不仅自然风光如画,更重要的是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一百四十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七祖塔”,高二十四点一七米,为九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每层四角挂铃,外轮廓呈抛物线型,古朴秀丽,为全国现存唐代高塔的七分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量九千九百九十九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建在一点五米高的砖台基上,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挑角。古朴大方,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明代的汉百玉石佛和缅甸送佛像,肃穆庄严,栩栩如生。
2003年观音阁又增添三尊汉白玉像。风穴寺的佛教传承是唐代为天台宗和禅宗并举;自后唐长兴二年延沼禅师起,一直为禅宗的临济支。西山上的上、下塔林,原有一百一十五座,现存七十三座,元至清代皆有,且形神各异,是位居少林,岭岩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塔林。
风穴寺周围还有唐著名诗人刘希夷先生的墓园;六百年之久,长达四百余米的八卦形古洞九妖十八洞;竹林庙、玄武庙、闻名中原的怪坡等多处景点,交通便利,食宿一体。寺内晨钟暮鼓,梵语喃喃,溶千年古建、佛教、自然风光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