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乐崇山拴孩子习俗

生活百科 2022-07-03 07:4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崇山,又名丛山,位于昌乐县城东南40公里,因山有石柱酷似男性生殖器官而闻名,被尊称为石祖。古代人们崇拜石祖,并在崇山上修建了百子殿等庙宇,来此供奉香火,祈求神灵保佑多生孩子,家族兴旺,生生不息,这就是“拴孩子”的习俗。

崇山拴孩子的习俗自唐朝开始盛行。唐朝初期开始建百子殿,据当地85岁以上的老人回忆,到1940年已建成九座庙宇,当地人称之为全神庙。有百子殿、娘娘庙、阎王殿、魁星楼、龙王庙、三清殿、玉皇大帝庙、三七殿、道士庙,占地100余亩。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为崇山香火会,当地及周围县市区等诸多地方的善男信女都到崇山上拴孩子,叩拜神灵、跪拜石祖,特别是妇女结婚多年不生育或者新婚夫妇祈愿多生男孩者,都到此许愿,至今当地及周围县市区拴孩子的习俗仍十分兴盛。

崇山拴孩子习俗缘于对崇山石祖的崇拜,是东夷时期生殖崇拜的典型代表。人们对石祖的崇拜逐渐延续为人们求子的习俗,是对“香火传承”的生命崇拜。

当地农村家庭广为流传着拴孩子的民歌“送生娘,送给我个郎,一年四季先点纸,后烧香,十个饽饽都摆上,腰里掏、腰里捞,捞出一根大红纲儿子二尺半长,拴在那孩儿脖子上......”

在旧时,为了使百子殿的供香、叩拜等一系列“拴孩子”工作有序进行,由崇山上的道士专门负责管理。一是对所有来百子殿求子者进行登记,把求子者姓名、地址、年龄、结婚时间等具体情况详细记录下来;二是将前来求子者的要求记录下来,等待夫妻怀孕生孩子后,必须向崇山上的道士送交一斗粮食,粮色不限,自觉主动交纳,勿等上门收取,以示做人真诚。,生育两个以上孩子者,若其中有一名男孩有病自己无法医治,家庭又养不了时,可送给崇山上的道士庙收养,由道士庙出钱治好后将孩子留在山上做道士。

来求子者须由主持道士讲完有关规定后,才可以按编好的次序一个挨一个进入百子殿内“拴孩子”。

求子具体过程大致是这样先在香案上供三炷香,之后跪拜在送生娘娘神像前面,念完神灵保佑早生贵子的祈求语,再恭恭敬敬的朝着送生娘娘神像磕三个头。站起来,将准备好的一条红布条小心翼翼的系在送生娘娘怀抱的童子脖颈上,接着用手指甲掐下童子“小鸡鸡”头上一点泥巴,放进嘴里,再配以崇山上深井的井水作为药引子,服下,再到庙后的石祖林处抚摸一下石祖,即可回家,便可保佑来年生一个胖小子。庙会结束后,道士会将童子的“小鸡鸡”补完整。

当前由于没有了百子殿及神灵塑像,香客们就将红绳系在原先百子殿位置栽植的槐树上,代表香客们的求子之心。

根据当地85岁以上的老人讲,1940年以前的崇山上,栽满了一人抱不过来的柏树、槐树,环境十分清静幽雅。柏树枝谐音“百子”,来崇山拴孩子的香客在柏树枝上放一块石头,叫做“押子”。还有拴孩子的香客食柏子或槐子,谐音“怀子”,以期怀孕生子。

现在,来崇山拴孩子的香客将红绳系在槐树上,系红绳就是“押子”习俗演变而来。

据当地传说潍县(现在潍城区)西南关一王姓年轻夫妇,自结婚以来,一直没有生孩子,听说到崇山百子殿求子非常灵验,便于一八七四年四月初八崇山香火会日到崇山求子。一年之后便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取名寿彭,王寿彭长大后考中了状元。

据证实,崇山上的“魁星楼”即是由清朝后期的状元王寿彭捐资,聘请距崇山不远的村庄(营丘镇北徐村)一名技艺高超的老木匠修建,现今老木匠的后人仍在该村居住。

自崇山兴起“拴孩子”的习俗后,山东半岛、鲁中地区、泰山脚下,开始修建百子殿,求子祈求家族人丁兴旺的民俗之风悄然兴盛起来。

昌乐崇山拴孩子习俗人文历史底蕴丰富,影响广泛、深远。崇山石祖林遗迹尚存,对于探索远古东夷民族的人文文化、生殖文化等风俗民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内容和形式具有独特性,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崇山栓孩子习俗”于2011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崇山庙会越来越兴盛。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