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乐县历史

生活百科 2022-07-03 07:48www.yiqihongbei.com生活小妙招

一、昌乐县悠久的历史

已发掘出的55处原始社会遗址和石斧、石锥、圆锥形鼎足、敛口钵口沿等文物表明,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为少昊时爽鸠氏、虞夏季则、商逢公伯陵的辖区。

西周  武王封太公吕望于齐,都营丘,故城在今县城东南25公里处(今营丘镇古城村)。历六世,至胡公,徙都薄姑(今山东省博兴)。

春秋  营丘改称缘陵,为齐地。僖王四年(公元前678年)——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缘陵曾为杞国国都,后杞迁都安丘县淳于。

战国  缘陵属田齐。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乐毅伐齐,缘陵陷于燕。三十六年,齐将田单,袭退燕军,缘陵复归于齐。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分天下为36郡,缘陵属齐郡。

西汉 刘邦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5年),封从兄刘泽为营陵侯,从此缘陵改称营陵。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从齐郡中分出北海郡,治营陵。北海郡辖26县,在今昌乐县境内的有营陵、剧(今城西北7里,大、小丹河交汇处。《水经注》云“东丹水北迳县,合西丹水”。又名剧南城)、剧魁(今城西北)等。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营陵为北海亭。

东汉 更始元年(公元23年)秋九月,汉兵诛王莽,北海郡恢复旧称。光武帝二十八年(公元52年),改北海郡为北海国,剧为治所,辖剧、营陵、朱虚等培城(县)。

三国  昌乐县境属魏青州北海郡。《魏志》载“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国除,改称北海郡;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改郡为国;青龙元年(公元233年),改国为郡,又营陵县地。”北海郡治所从剧迁回营陵。魏朝末年,郡所迁往平寿(今潍城西关处),营陵及剧仍属北海郡。

晋朝 初属城阳郡。太康中,营陵、剧划归徐州东莞郡。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营陵、剧等11县划为高密国,复归青州。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秋八月,石虎陷青州,剧、营陵两县属后赵。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慕容德陷青州,邑属南燕。

南北朝 刘宋时期,营陵属高密郡,剧属北海郡。北魏,剧属青州北海郡,营陵属胶州平昌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5年),改北海郡为高阳郡;八年,剧县省废,辖地归都昌县。承光元年(公元577年),北周兴师灭齐,营陵属北周。

隋朝  初,改高阳郡为北海郡。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将魏晋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营陵县归密州管辖。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潍州,辖县营陵改称营丘。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潍州;同年,改青州为北海郡,营丘县属之。大业八年,省营丘县人北海县。

唐朝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为营丘县;同年,再置潍州,辖北海、营丘等17县。六年,留北海、营丘、下密3县,余14县废。八年,潍州废,省营丘、下密入北海,为北海县。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设河南道(属监察性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演变为行政机构),北海县属河南道青州。五代相沿。

宋朝  属京东东路潍州。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始置昌乐县。嘉庆版《昌乐县志总纪》载“宋太祖建隆三年,以北海县为北海军,始置昌乐县为属邑。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升北海军为潍州,改昌乐县为安仁县。寻复昌乐县。”

  昌乐县属山东东路潍州。

元朝  昌乐县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潍州。元初,潍州领北海、昌邑、昌乐3县及司侯司。(后)至元三年(1337),省昌乐县人北海。

明朝  洪武初,复置昌乐县。洪武九年(1376),革元中书省,置布政使司,昌乐县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

清朝  沿明制,昌乐县属山东省青州府。

中华民国前期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民国三年(1914),裁府设道,昌乐县属山东省胶东道;十四年(1925),改划胶莱道;十七年(1928),裁道存县,昌乐县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1月9日,日本军队侵占昌乐城,国民党县政府以仓上为中心,属第八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12月,中国共产党昌乐县委员会成立,领导昌乐县的革命斗争;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临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鲁中区沂山专署。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县政府进驻昌乐城。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底,临东县撤销。9月,昌乐县民主政府在尧山区大桃花村宣告成立。1948年5月,昌乐县解放,昌乐县民主政府改称昌乐县政府。中共昌乐县委、县政府移驻昌乐城。7月,昌潍专署在昌乐城成立,随后中共昌乐县委、县政府移驻乔官区梁家庄。1949年7月13日,昌潍专署迁益都。7月1 5日,中共昌乐县委、县政府迁回昌乐城。

二、新中国成立后昌乐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昌乐县属昌潍专区。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为潍坊地区;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改为潍坊市,昌乐县属之。

1994年11月,撤销平原乡、崔家庄乡、阿陀乡,设立平原镇、崔家庄镇、阿陀镇。

1995年7月,撤销毕都乡、南郝乡、北岩乡、河头乡,设立青龙镇、南郝镇、北岩镇、河头镇;撤销漳河乡,以原漳河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高崖镇。

1996年7月,临朐县白塔乡30个自然村和大关镇的池子村、柳山镇的黄冢坡村共5697户、22439人划归昌乐县管辖,并改为白塔镇,镇人民政府驻原临朐县白塔乡人民政府驻地。

1996年12月,撤销朱汉乡、大宅科乡,设立朱汉镇、大宅科镇。

1997年7月,撤销北展乡,设立北展镇。

2001年2月,撤销大宅科镇,并入朱汉镇;撤销北鄌郚乡,并入鄌郚镇;撤销青龙镇,并入北岩镇;撤销北展镇,并入乔官镇;撤销河头镇,并入马宋镇;撤销王俊乡,并入阿陀镇;撤销包庄乡,并入高崖镇;撤销平原镇,并入红河镇。至此,辖昌乐、朱刘、尧沟、南郝、北岩、五图、乔官、马宋、崔家庄、阿陀、朱汉、鄌郚、高崖、红河、白塔15个镇。

2005年3月,撤销昌乐镇、朱刘镇,以原昌乐镇、朱刘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城关、宝城、朱刘三个街道办事处。将原昌乐镇的东南村、南关等28个行政村划归城关街道办事处管辖,街道办事处驻原昌乐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原昌乐镇的东管、耿王等24个行政村和原朱刘镇的赵家庄、于家庄等10个行政村划归宝城街道办事处管辖,街道办事处驻县城孤山街179号;将原朱刘镇的罗家庄、孙富村等46个行政村划归朱刘街道办事处管辖,街道办事处驻原朱刘镇政府驻地。撤销南郝镇,以原南郝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城南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原南郝镇政府驻地。至此,昌乐县共辖4个街道,12个镇。

2007年8月,保留四个街道,撤销五图镇,以原五图镇的行政区域设立五图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五图镇政府驻地。撤消尧沟镇,并入宝城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县城孤山街179号;撤消北岩镇,并入乔官镇,政府驻地乔官村;撤消朱汉镇,并入红河镇,政府驻地红河村;撤消崔家庄镇、阿陀镇、马宋镇,合并成立营丘镇,政府驻地马宋村;撤消白塔镇、高崖镇,并入鄌郚镇,政府驻地鄌郚村;合并后,昌乐县为5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

2013年10月,城关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宝都街道办事处。将宝城街道办事处所辖的25个行政村、五图街道办事处所辖的7个行政村和城南街道办事处所辖宝通社区,划归宝都街道办事处管辖。宝城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由府前街迁至兴光街358号。撤销城南街道办事处,将其原行政区域并入五图街道办事处。五图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由宝通街678号迁至永和街116号。至此,昌乐县为4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