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10大名小吃之佛堂白切羊肉介绍
佛堂美食“白切羊肉”,全国独一无二。它用本地山羊,宰杀后,先将羊血涂透羊的表皮、凉干后整头羊下锅,锅内的水,以浸满羊肉为准;然后用文火烧,以锅内90度左右的滾汤,浸泡二小时左右“闷熟”的。其整个过程,煮肉的火候最为关健。煮过头太熟了,会“皮开肉绽”“骨肉分离”“捞捞无几”而不能切成块状食用。用行话说就“没有折头”了。煮过头太生了,切出羊肉,“骨肉粘连”“骨内带有鲜红血丝”“带有浓重的羊腥气”,无法食用。唯一的办法,只能 “回锅烝熟”不能汤煮。其味就失去“羊肉香”了。这种煮羊肉的技艺,在佛堂古镇,有“传囝不传囡”之说。
佛堂羊肉为什么好吃?因为从第一道工序“选羊”开始就特别“挑剔”。“羊选好了才能保证羊肉的品质。”王英能介绍说,过去佛堂羊肉主要来自本地山羊,气候宜人的江南丘陵地区特别适合山羊的散养,任它们满山爬坡吃草,闲来散步或嬉戏追逐,每天快活度日,它的肉质鲜美,虽然个头不大,却也十分健壮。
据居住在佛堂老街的老人们回忆,佛堂宰羊烹羊始于何时已经记不清了,不过他们清楚地记得,解放前佛堂老街一带已经有一条很出名的羊肉一条街了。后来,宰羊烹羊渐渐作为一门手艺流传了下来。王老板说,他的手艺是从他的岳父那里继承下来的,从事这一行已经差不多快30年了。制作佛堂白切羊肉的第一道工序就是 “选羊”,羊选好了才能保证羊肉的品质。按照他的经验,一般选取15~22.5公斤的羊为佳,因为羊太大则多油脂,太小则肉嫩无香味。体重选好后,还要选饲养期在两年左右的阉割过的公羊,这种羊的肉质细腻结实,吃起来有嚼头。以前都是到农村里选羊,现在都是定点屠杀的。在屠宰场把选好的羊褪毛、翻肚,然后运回家里清洗,清洗时一定要用天然的清水冲洗,不能为求羊肉洁白而昧着良心使用化学药剂清洗。经过反复清洗后,再进行第二道工序“敲羊”。通常把羊肚子里的东西挖干净后,把羊的脊椎骨砍成两半,把四条羊腿骨敲断,用麻绳将四条腿绑成屈膝状,敲羊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佛堂白切羊肉制作的精髓了——“煮羊”。在深度约一米的大锅中注入清水,用水量视欲煮的羊只数量而定;使用的柴火也有讲究,通常都用木材而不用煤炭,木材容易控制火势。羊肉比较高贵,火势太猛肉就熔进了汤水里,火势太小则关键部位煮不透。
在煮的过程中,记者看到王老板的儿子不时看一下手腕上的手表。他说,“煮羊”是佛堂白切羊肉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怎么养的羊、多少只羊、多少水、煮羊时的天气和季节,这些都会对烧火的时间有影响,靠得是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佛堂白切羊肉声名日盛的秘诀所在。值得一提的是,羊肉煮熟出锅后,纯朴的佛堂人会将羊肉脱水风干,保持其香气,而不是在羊肉上浇冷水,让汤水尽快凝结以增加羊肉的重量,变相地增加收益,讹顾客的钱。或许这更是佛堂白切羊肉的一个重要秘诀吧?
羊肉历来被当作冬季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自古以来羊肉的做法很多,佛堂的白切羊肉做法肯定独树一帜。义乌方言说羊肉酒,神仙见了都口水流!的确,在寒冷的冬日里,温一壶老酒,吃一盘地道的佛堂白切羊肉,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