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的营养价值与食用禁忌(柿子的营养价值和禁

健康饮食 2022-07-01 12:32www.yiqihongbei.com健康饮食

  吃柿子的好处

  1、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

  成熟的柿子中含糖15%,蛋白质1.36%,脂肪0.57%,以及粗纤维、胡萝卜素、钙、磷、铁等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

  2、柿子营养丰富、色泽鲜艳、柔软多汁、香甜可口、老少喜食

  据测,每100克柿子含碳水化合物15克以上,糖分28克,蛋白质1.36克、脂肪0.2克、磷19毫克、铁8毫克、钙10毫克、维生素c16毫克,还含有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它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饼、柿糕,并可用来酿酒、制醋等。 柿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生柿能清热解毒,是降压止血的良药,对治疗高血压、痔疮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疗效,,柿蒡、柿叶都是很有价值的药材。

  3、天然保健品

  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内外痔疮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如果用柿子叶子煎服或冲开水当茶饮,也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咳化痰的作用。

  4、药用价值

  柿子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果实及其加工品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柿饼中含有甘露糖醇、蔗糖、葡萄糖和木密醇。柿饼有降压止血、清热润肠之作用。柿饼上的白霜叫柿霜,柿霜能治咽喉干痛、口舌生疮、肺热咳嗽、咯血等症。用柿霜10克,薄荷5克,冰片0.5克放在一起磨细,涂擦,可治口疮、口角炎。

  5、柿子和柿饼都可作缓和滋养品

  柿子、柿饼中都含有转化糖、蔗糖、苹果酸和甘露醇等物质,并含有单宁。有止血润大便的作用,能缓和痔疮肿痛,止痔疮出血及直肠出血等。用柿叶加工制成柿叶茶,常饮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净化血液使机体组织细胞复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难得的保健饮料。用柿树皮烧成炭,磨成粉,用植物油调和一下,可治疗烫伤。

  6、柿子的具体作用

  a、清热止咳柿饼上的柿霜具有清热润燥、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肺热咳嗽、喉痛咽干、口舌生疮等症有明显的疗效;

  b、降气止咳柿蒂对于呃逆、恶心、百日咳及夜尿症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c、降压止血、抗菌消炎柿叶制成茶,经常饮用,能增进机体新陈代谢,利小便,通大便,净化血液,使机体组织细胞复苏,并对稳定和降低血压、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消炎等均有益处;

  d、适合于甲状腺病人食用新鲜的柿子含碘量很高,甲状腺肿大的患者食用柿子有一定的益处;

  e、防治便秘、痔疮等食用柿饼能调和胃肠,对于防治便秘和痔疮出血等症有一定的好处;

  f、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机体对酒精的排泄,减少酒精对机体的伤害;

  g、柿子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功能。

  哪些人群适合吃柿子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大便干结者、高血压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长期饮酒者;

  2、糖尿病人、脾胃泄泻、便溏、体弱多病、产后、外感风寒者忌食;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宜食柿子。

  食物相克

  1、不宜与酸菜、黑枣同食;

  2、柿子不宜与鹅肉、螃蟹、甘薯、鸡蛋共同食用,否则会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柿子禁忌细节原因柿子忌和蟹、虾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食,以避免凝结柿石;柿子忌和红薯同食,以免与胃酸起反应,形成柿石;柿子的糖分易被人体吸收,糖尿病患者忌食;柿子果皮和未成熟柿子含更多量鞣酸,应忌食。

  3、食柿子前后不可食醋。

  食疗作用

  柿果味甘涩、性寒、无毒;柿蒂味涩,性平,入肺、脾、胃、大肠经;

  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

  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口干口渴,呕吐、泻泄。

  新鲜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柿霜润肺,可用于咽干、口舌生疮等;柿蒂有降逆止作用;柿饼和胃止血;柿叶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咳血、便血、出血、吐血、新近研究发现柿子和柿叶有降压、利水、消炎、止血作用。

  特别提示

  1、空腹慎吃生柿子或食柿后忌饮白酒、热汤、以防患胃柿石症;

  2、柿子含单宁,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妨碍人体对食物中铁质的吸收,所以贫血患者应少吃为好;

  3、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宜在饭后吃;

  4、吃柿子的前后1小时内不宜喝牛奶。

  99热心医生温馨提醒,吃柿子要尽量少食柿皮;如果吃的是柿饼,就要注意柿饼表面的柿霜是柿子的精化,不要随意丢弃。

(健康饮食编辑陈碧玲)

Copyright © 2016-2025 一起烘焙网【Yiqihongbei.com】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