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的主要化学成分(每克虾肉)中
钙(毫克) 325 磷(毫克) 186 钾(毫克) 329
钠(毫克) 133.8 镁(毫克) 60 铁(毫克) 4
锌(毫克) 2.24 硒(微克) 29.65 铜(毫克) 0.64
锰(毫克) 0.27 碘(毫克) 0
还有虾壳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的结构,主要化学为蛋白质和脂类。根本不可能含有大量的砷,所以理论上(大多数情况下)同食是不会中毒的。
鱼虾等海产品生活在海洋中,因海底的矿物质溶解及海水被污染等原因,会让其经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富集一定量的砷。但这种砷都是五价砷,本身毒性很小。
而且,这些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很低,每克干重软体及甲壳类动物中的含量为0.09~7.54微克;海藻中的含量较高,为每克干重1.7~38.7微克。二是全为有机砷,如砷甜菜碱和砷糖等。这几种五价砷有机化合物的毒性均很低,大鼠的LD50都在2000mg/kg以上。
五价砷在胃肠中来不及变成三价砷
我国的养生学说讲究食物相生相克的理论,其中虾与水果相克不能同吃传播已久,但从未提出其根据。现在却有人解释说,胃肠中的五价砷在水果、青菜以及药品维生素C等还原剂的作用下,可以还原成三价砷,并说这些三价砷就是砒霜,虾果相克的实质就是砒霜中毒,最严重的结果就是暴毙。
这种说法完全没有实验根据。五价砷毒性低,三价砷毒性高是事实,但不是五价砷一碰还原剂就神奇般地转变为三价砷,那起码需要三个条件。
1、必须从有机砷转变为无机砷。2、有相当的浓度。3、需要一段培育的时间。
饭后还没有消化,有机砷不大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被消化释放出无机砷。所谓吃了大量的虾,其中所含的砷不过几十微克,混在一餐食物中,几十个微克的砷形成的浓度大约是十万分之几。至于培育的时间,其长短与酸碱度、作用物浓度相关,起码不是“食物穿肠过”所能解决的。
三价砷不等于砒霜,不同的三价砷物质毒性相差是很大的;砒霜是固体,不溶解于水。五价砷还原过程要在溶液中完成,这是物理上不同“相”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虾壳里的五价砷在胃肠中是来不及转变成三价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