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食大全
山西美食品种繁多,除了各种名菜外,山西面食也很闻名,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这话一点也不过分。山西面食尤为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从头至尾,并不雷同,其分量都是大盘大碗,让你简直分不清谁是主菜。
刀削面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太谷熏鸽太谷熏鸽是太谷县的传统地方名产,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始创于清代。此名产在旧时多为商家大贾招待国内外客商的。当时太谷城内西大街南门楼道巷的“隆盛昌”和太谷南门外“三盛园”的熏鸽最负盛名。
高平烧豆腐做法把豆腐切成厚3 厘米、长6 厘米的方块,用旺火烤至淡黄色;玉米面加适量油炒香备用;把姜、蒜放在一起捣成泥,掺入豆腐渣、炒玉米面和盐制成蘸头;食用时以白水将豆腐煮熟,蘸上蘸头,趁热吃最好。平遥牛肉1、据说平遥牛肉刚出锅时,不用刀切闻不出味来,只要用刀一切,浓郁的香气便扑鼻而来,即使站在几米远的地方,也能闻到。平遥牛肉从明代中叶起就已驰名。早在清朝光绪 年间,平遥牛肉已誉满三晋,为当地名门贵族餐席中的佳品。2、平遥牛肉之所以醇香可口,绵柔鲜嫩,久盛不衰,是和它1喜特制工序分不开的。一是杀牛时血放尽,二是按部位选料,三是用咸水煮厚汤养。咸水为当地城内井中之水,浇沸后,用小火炖煮,厚汤养渗。3、本菜颜色红润,纹路清晰,绵软鲜嫩,是佐酒下饭的上乘佳肴。
羊杂割在晋南长期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曲沃县好地方,夏豆糕、冬杂割,四季饸饹,加麻饦(即麻花)"。每到冬季,来曲沃的人,总要吃一碗当地的羊杂割(又称羊头菜)。相传,1259年(元宪宗九年)忽必烈率元军南下,其母庄圣太后随军,在曲沃高显镇患病,祖传医郎许国桢奉旨给太后治病,病好后许被留蒙帐,其母韩氏也应邀做了御厨。当时蒙人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韩氏甚感可惜,就将"羊下水"洗净,熬成羊汤,配以大葱,佐上辣椒饮食。太后偶见,闻其味甚香,喝罢觉得美味可口,特赐名"羊杂割"。
葱花脂油饼葱花脂油饼的做法将净猪板油切成黄豆大的丁,葱切成碎花,加精盐拌匀。盆内加精面粉用温水和成面团(水温比例春秋季热七冷三,夏季热六冷四,冬季热八冷二),用冷水扎好,摘成剂子,搓成粗1.5厘米、长8厘米的条,刷上油,放在一起用湿布盖住。制饼时,将剂子滚上铺面,先顺长擀,再横擀,擀成长约30厘米、宽10厘米的薄片,用右手按住面片一头,用左手趁面劲往长抻,拉成约100厘米长、5厘米宽的薄如纸的面片。猪板油葱花馅用右手抓一点放在面片头上,用右手由外向里卷滚成墩形状的圆饼,再用右手拇指在饼中心按一个小坑,放少许植物油。鏊子上火,放饼坯烙7-8分钟后,饼下面呈金黄色时,再将饼入烤炉烤制,待两面呈金黄时出炉即可。
绿豆丸子的做法
将绿豆洗净晒干,破碎去皮,磨成绿豆粉约2000克。
将辣萝卜洗净,与豆腐干、葱、粉丝、香菜都切成细丁,加精盐、五香粉搅拌均匀,再加入绿豆粉,拌匀成丸子馅料。
锅置火上,放入豆油,烧热后,把丸子捏成红枣大的圆子,投入锅内炸至金黄色捞出。
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的做法先将烙饼掰成碎块;黄花、木耳洗净撕碎;粉丝泡发;青蒜洗净择段;香菜择洗净;卤羊肉切片备用;将掰好的烙饼放到锅里,加入羊肉汤,放入黄花、木耳、粉丝、青蒜,煮熟;调入盐、味精、胡椒粉拌匀,盛入碗内;放上切成片的卤羊肉,撒上香菜即可。
扯面扯面的做法制作时先将面粉用盐水和好,用湿布盖好放置1小时以上,再调到较软程度后擀成较厚较宽面片;然后手拿两端,扯成薄而未断的面片,入沸水锅煮熟捞出,加调料和辣子粉,用烧热的油泼后搅拌食之。
太原酱肘花的做法
太原酱肘花是太原市历史传统名品之一。酱肘花古称“缠花云梦肉”,早在唐朝时就有。宋代陶谷《清异录》曾记载“唐书臣源拜尚书令,上烧尾宴,家有食单,择其异者略记……缠花云梦肉(卷镇)……”。在当时已作为珍肴,国宴实食用,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此品系将肘肉卷压缠捆,卤酱成熟后切片冷食,因横断面有云波状花纹,故称缠花云梦肉,俗称为酱肘花。
酱肘花当属老字号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制作的最好,这个已有50多年历史的老店,因其选料严格,加工精细,保持了历史传统工艺和风味,所制的酱肘花有独到之处,于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酱肘花色泽漂亮、气味馥郁、皮嫩肉烂、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而味长,是老百姓合家团聚、佐餐下酒的佳品之一。
莜面栲栳的做法
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莜面栲栳栳的制做工序非常严格,和面一般是由体力较好的小伙子负责,加以烧开的水,用擀面棍搅拌成面团,必须趁热将其揉精。接下来的活就可以交给双手轻柔的女师傅了,但见她在光滑的石板上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接着将薄片卷成空心卷,竖立在笼中,蒸约10分钟后,揭去笼盖,喧腾腾的莜面栲栳栳就成功了。
豌豆糕的做法1.将豌豆(宜选取白豌豆)洗净磨成末,去净豆皮,洗净。
2.将锅内倒入水,用旺火烧沸后放入豌豆末和食碱,锅开后,撇净浮沫,转用小火把豌豆熬成糊,加入适量糖,拌匀。
3.将柿饼去蒂,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铺在瓷盆内,摆一层柿饼,再倒入一层豌豆糊,如此一层柿饼一层豌豆糊把原料用完,晾凉凝固即成。
4.食用时,翻扣案板上,用不锈钢刀切块,装盘,撒上糖即可食用。
油糕的做法步骤
1.用木棍捶成茸泥状,加面粉和化猪油揉匀成馅;
2.沸水中慢慢加入面粉,充分搅制成熟为热水面团,起锅晾冷,加适量面粉揉匀,扯成50克一个的剂子;
3.剂子压成面皮,包入红糖馅心,搓成长8厘米、宽5厘米的条,压成牛舌形,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时起锅。
风味烫面油糕外酥内嫩,甜香爽口,价廉物美,为小吃佳品。该小吃应热吃,由于糖馅呈流动状,又称“活糖油糕”。属于传统小吃,多作为早点使用,在川西地区有较大影响。
精莜面的做法
由岚县所产莜麦经多种工序精制而成,营养价值为诸粮之首,是宴客精品,并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为糖尿病患者首选食物。全县年种植莜麦8万余亩,总产达600万公斤。
保德碗托
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材料荞麦,盐,
碗托的制法
将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
荞面碗托宜凉调,宜热烩,或浇以素汤,或拌以肉酱。不仅是待客之佳肴,还有疏通肠胃,清燥热,抻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无不以一尝为快。现保德县城专营此业者甚多,还有在外地高摊应市,深受食客欣赏。
金丝蜜枣的做法用小刀片(最好是刮胡子用的刀片),一个枣子上划10多刀,主要是让糖分更容易渗入;放入清水中浸泡五六个小时,去掉枣子的涩味,滤干;把滤干的枣子放入糖水中煮(10斤枣子加3斤水),如果是做来卖的,10斤枣子加6斤糖;家里吃的,10斤枣子加3斤糖就够了;在水中煮一个多小时,用手轻轻一捏,把枣核挤出来,滤干;放在白炭上烘干(可以用烘箱代替),一直烘到枣子上的糖发白,就大功告成了。如果需要长时间储存,烘烤时间长点就可以了。
晋城炒凉粉的做法凉粉切成大菱形块;红椒切成小菱形块;猪肉剁成末;生姜和蒜剁成末;大蒜切成马耳朵形。干黄豆用水泡回软待用。烧锅放油炒肉末至酥香,再放入生姜和蒜炒至出香气,放入黄豆﹑红椒﹑凉粉炒拌均匀,放入盐,味精,酱油,山西陈醋,胡椒粉,芝麻油调味,干炒成菜,装盘后在菜肴表面撒上大蒜即可。
石头饼
“石头饼”是流行在汾阳一种别具风味的食品。它不仅具有油酥咸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耐贮等特点,而且因为其制作手法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因为是把饼胚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面格制的,故而得名。石子饼具有明显的古代石烹遗风。黄河人类用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石烹法的出现,应该说与人类谷、麦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关系。植谷为食,始于神农时期。神农氏是黄河先民中的一位圣人,即传说中的炎帝,是黄河民族的祖先之一,他首创农业生产,教人食谷。《白虎通》云;“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呂,教民劳作。”然谷物粒食,不宜于火上直接烧烤,先民就发明了“石上燔谷”之法。《古史考》云“神农叫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关于“石上燔谷”,其它典籍中也多有所载《礼记·礼运》有“其燔黍捭肠人。污尊而杯饮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之。”、“臂析肠肉加工于烧石之上而熟之也。”
油豆泡的做法
油豆泡外形呈圆球体,内部组织呈蜂窝状,外筋内虚,用手挤压有气体感,压扁时可以自动复原。食用时荤素配料均可,制汤配菜兼宜。将豆泡用小刀划开一道小口,放进肉馅用粉面糊封口上笼蒸熟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油豆泡也是“豆腐家族”成员之一,在宋代就已出现。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就有油豆泡的记载。太原是历史名城,具有做豆制品的悠久历史。早在明朝,太原人张英虎制作的豆腐干、油豆泡就曾被晋王府选为日食之品,张也红极一时,跟随学艺者甚多。太原豆制品二厂生产油豆泡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有14岁跟师学艺、现已过80高龄的智根存技师长期在该厂工作,在继承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使其产品一直保持高质量,深受群众欢迎。该产品被命名为太原市名特产品。
转面
转面的做法
将碱、盐溶于水中和面,用擀杖压出光亮后,抹以植物油,醒30分钟后擀成面条。再用笼布盖严。待散出香味时下锅煮食。其特点是清香味美,光滑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