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历史文化
年糕的历史文化
小吃制作将糯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
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的像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朝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
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有经验的年糕师傅说,要想做出好的年糕,最重要的是注意水和油的运用。除此,糯米粉是否纯也很重要,一般市场上买的糯米粉大多是掺杂了别的米粉,故吃起来不够软糯。所以年糕应直接用糯米做,为的是保正年糕的纯度原味。
做年糕很简单,年糕可以做成很多种口味,但都是在最基本的原味年糕上加入个人喜欢的其它材料。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小吃介绍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并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一起烘焙网配图
其实追溯年糕的历史,早在中国的周朝就有记载。《国礼.礼记》中“差边之食,糗饵粉餐” 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种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细的年糕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点。
小吃历史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水稻的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
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
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小吃典故据说年糕是从苏州传开的。它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帮助阖闾夺了吴国王位,并帮助他整年经武、强盛国势,但后来阖闾志得意满,命令伍子胥筑“阖闾大城”以显示他的功德。城垣建成后,吴王摆下盛宴庆贺。席间群臣纵情酒乐,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叫来贴身随从,嘱咐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受制。如果敌人围而不打,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随从以为伍子胥酒喝多了,并未当真。没过多久,吴王阖闾驾崩,夫差继承王位,听信谗言,伍子胥力谏吴王拒绝越国越王勾践的求和,遭到嫌弃并被赐死。伍子胥自刎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姑苏城团团围住,吴军困守城中,炊断粮绝,街巷内妇孺哭声惨不忍闻。这时那位随从记起伍子胥从前的嘱咐,便急忙召集邻里一起来到相门外掘地取粮,当挖到城墙下三尺深时,才发现城砖是用糯米粉做的。顿时人们激动万分,朝着城墙下跪,拜谢伍子胥。这些糯米粉救了全城老百姓。于是在伍子胥的家人主持下,分给城内饥民,大家暂时度过了饥荒。
苏州人敬仰伍子胥的爱国忧民的精神,此后,每到寒冬腊月,就准备年糕,一来表示对伍子胥的怀念,二来可供在送旧迎新的春节与亲朋好友一起烘焙网分享。所以,苏州年糕的造型与城砖相似,而且煮后不腻,干后不裂,久藏不坏。
小吃种类我国地域广、风俗习惯各地不同,年糕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西南的糯粑粑;台湾的红龟糕等。
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北京的年糕为北方年糕的代表,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并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其实追溯年糕的历史,早在中国的周朝就有记载。《国札•札记》中“羞边之食,糗饵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种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细的年糕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点。
北京的年糕一般为清真回民小吃店供应,除年节大量供应外,平时亦有供应,但数量和品种都比春节时少。年糕是清真回民小吃,也是满族跳神用的祭品。满族名字叫飞石黑阿峰。清代沈兆有诗一首“糕名飞石黑阿峰,味腻如脂色若琮。香洁定知神受饷,珍同金菊与芙蓉。”自注说“满洲跳神祭品有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味腻如脂,惨假油粉,蘸以蜂蜜颇香渚,跳毕,以此偏馈邻里亲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可见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满族的小吃品种了。
而南方的年糕则有所不同,广东年糕一般以糯米粉、粘粉、生油、瓜子仁、竹叶等为原料制成。其色泽金红、软滑甜香,味美可口。海南年糕的表面光滑,色黄细软,味道甜香。按当地的风俗,每逢农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为欢度新年而赶制年糕,并作为节日礼品。其主要原料有糯米、砂糖、芝麻、红枣、水。海南年糕吃法多样可烘烤或软吃,也可烧糕汤吃,还可以切成薄片炸着吃。
江浙一带的新年风俗必备年糕,而且种类很多,有桂花糖年糕、猪油年糕、水磨年糕、八宝年糕等。江苏的年糕以苏州的为典型,是糯米做的,主要是桂花糖年糕与猪油年糕;浙江的年糕以宁波的为普遍,主要是晚粳米做的,水磨年糕。
台湾同胞每年也要吃年糕,做年糕时,先将糯米、蓬莱米混合洗好,泡三小时,磨成米浆压干,加入砂糖、香蕉油揉匀。在蒸笼底部垫一层玻璃纸,把揉好的米粉放在上面,每个角放个竹筒透气。约蒸二三小时,用筷子插入米粉中,看看有无生粉,做到锅内随时加水,直到蒸熟为止,然后将米糕切块,保存着慢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