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镉大米事件爆发后,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备受关注,不少街坊担心重金属污染食品可能影响人体健康。专家认为,要降低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威胁,在加强环境保护、从源头上截住污染源的基础上,学会合理饮食也很有必要。针对人们对日常饮食中可能不知不觉摄入过量重金属的担忧,专家提醒,适当多吃些富含果胶类膳食纤维的蔬果等食物,可助促进摄入体内的重金属排出体外,降低对身体的伤害程度。
担忧
摄入过量重金属能否促排出体外?
镉大米事件爆发后,不少街坊担心重金属污染食品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
以前没有曝光过,有些污染食品不知不觉已经吃了不少,会不会造成重金属过量,影响健康啊?张姨深感困惑每天吃的食物不可能都拿去测,到底哪些风险大?如果大米不安全了,是否改吃杂粮面食更好些?,听说蔬菜中有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特别强的,更容易引起重金属超标,到底吃哪些更安全?
更有街坊担忧万一不知不觉吃入过多不合格食物,造成重金属摄入超标了该怎么办?虽然身体没什么明显的不适症状,但会不会慢性中毒?该做什么样的检查才能测出体内重金属有没有超标呢?日常能否吃些东西中和一下,促进过量的重金属及早排出体外?
建议
多吃南瓜胡萝卜,可促重金属外排
除了主食,在日常饮食中,掌握一些&lsquo小窍门&rsquo,也可帮助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重金属。王晓波支招如下
海鲜内脏皮蛋莫贪多海鲜虽美味,但一些产自污染水源的海鲜易存在汞、砷超标;动物所吃的饲料要靠内脏来解毒、代谢,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内脏积淀较其他部位高;一些皮蛋在制作过程中易出现铅残留&mdash&mdash这几类常见的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其他食物可能更大,建议应控制摄入量海鲜每人每天只吃一种,量控制在100克左右;内脏每人每星期不要吃超过100克,每次一两左右;吃皮蛋则尽量选无铅加工的更安全些。,西洋菜、通心菜等叶菜要比瓜果类蔬菜易富集重金属,莫长期大量食用。
有毒中药莫滥用不少人注重用中药调养身体,甚至将之当作补品长服。王晓波提醒称,中药在治病中有以毒攻毒的理论,有些配方中含有朱砂(含汞)、雄黄(含砷),若长期滥用,汞、砷在体内蓄积到一定量可致中毒,严重者损及肝肾。,即使出于治疗考虑,也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慎重使用。
多吃富含果胶类食物高蛋白、低脂肪的膳食可保护机体,有助减少重金属在体内的吸收;而富含果胶、高钙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膳食,有助于机体对重金属的解毒及排出。特别是果胶,这种可溶于水的膳食纤维经实验证明能有效吸附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这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广泛存在于天然的蔬果中,如南瓜、胡萝卜、薯类、苹果等。研究表明,南瓜的果实中积累的重金属量均低于国家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适当食用有助于促进摄入体内重金属的排出;胡萝卜有助于促排汞。,黑木耳、大蒜有助于促排铅。健康饮食网 http://www.yiqihongbei.com/
专家
粮食主产区多远离矿山,污染概率小
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也不必过分焦虑。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以镉为例解释称,其实在我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镉中,被胃肠道吸收的仅1%~5%,需大量长期的食用才有可能发生慢性中毒。除了镉,目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主要有铅、汞、铬、 砷等。有研究发现,酸性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大于中性,另有报道援引科研专家的介绍指出,水稻等水田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会更高。
,要降低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威胁,除了加强环境保护、从源头上截住污染源外,作为老百姓,日常购买食品多留心安全资讯、特别是学会合理饮食也很有必要。王晓波建议,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人可调整一下饮食结构,除了大米外,其他的五谷杂粮也可适当多吃点。
不过,对于大米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问题,中国农科院专家曾在东北平原、山东、河南等多个国内粮仓做过调研,结论还是安全的。一般粮食主产区离矿山都较远,受重金属污染的概率要小很多;相反,一些临近矿区的产粮区,重金属污染的概率可能高很多。所以在购买大米时应关注食监部门公布的动态信息,避开一些来自污染区甚至已明确测出重金属超标的产品。
提醒:
健康状况有异常,测测体内重金属
重金属进入人体,食物链并不是唯一途径。汽车尾气、重金属超标的各类日用品都有可能潜在威胁。王晓波分析说,比如一些不合格的化妆品、护肤品甚至是孩子的学习用品等,含铅量超标较为常见。如果身边常用此类污染源,长期可造成体内血铅超标。几种常见的重金属超标甚至中毒可能出现如下的异常
铅中毒孩子对铅中毒的反应比成年人更敏感,若出现中毒,可有多动症、反应迟钝甚至易有攻击性行为,甚至发育滞后、智力低下。
镉中毒易出现骨骼损伤,影响骨骼发育,造成成人骨质疏松、骨软化,还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男性或致少精症,影响生育。
汞中毒可损伤神经系统,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出现语言和记忆障碍等。
如果发现有类似上述的异常状况或实在担心体内重金属超标,可以到医院抽血或验尿做具体的检测,再根据结果查明原因,及早做针对性的防治。王晓波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