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说,常规饮食足以提供正常人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而现实中,做到这一点却很困难。比如说钙,对于不吃奶制品的人来说,从其他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量并不容易。而碘、硒、氟这样的成分,在某些地区的人群中会普遍缺乏。
如此,强化食品就出现了,指的是那些加入了某些特定营养成分的常规食品,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补充人们普遍缺乏的某种成分来改善社会的健康状况。碘、钙、维生素、铁甚至某些氨基酸是常见的强化营养成分,而面包、早餐谷物、果汁、豆奶、零食、盐则是常见的被强化食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关注焦点是安全。因为强化改变了食物的天然组成,所以公众会怀疑它不安全。,每一种强化成分的人体必需量都是有一个范围的,过多有害健康。到底多少是满足需求,多少是过多,需要权威机构广泛审查文献来决定&mdash&mdash这种权威机构,或者是政府委任的,或者就是相关的国际组织。某些媒体或者专家找出几篇文献随便说,甚至不恰当解读数据,是许多公众恐慌的一大来源。公众往往不理解过多到底是多少,经常觉得强化了就是过多。实际上,通常那些强化成分,在满足需求和过量之间,都有比较大的缓冲地带。比如铁,推荐的成年人每日铁需求量分别是男性8毫克和女性18毫克,而过量则需要45毫克;再比如碘,推荐量是150微克,而欧盟和美国的过量标准则分别定为600微克和1000微克。在正常进食情况下,人们从一种强化食品中摄取的量通常只是需求量的几分之一。可见,即使吃多种强化食品,要超过安全上限也并不容易。健康饮食网 http://www.yiqihongbei.com/
除了因为误解而产生的恐慌,公众对于强化食品的质疑更多来自于对强制推广的不满。在这个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强制推广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再加上并不合理的高价格,以及主管部门与商家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纠葛,更加剧了消费者对于强化的反感。
从技术上说,设计合理的强化食品有利公众健康。,如何让理论上的好事成为实际上的好事,并让消费者接受,需要主管部门和食品企业认真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