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粉介绍
冰粉是夏天的一道美食,因其爽滑、透明、冰爽、美味、价廉而倍受人们青睐!
据考察,冰粉始于明清时期的武阳(今彭山县)创始人为王味缘,史称“味缘冰粉”!最初仅在彭山县内贩卖,后来逐渐传到周边市县,到了清朝中期传遍四川, 盛于晚清时期,在文革时期达到鼎盛!那时彭山很多人家里都有几株冰粉树,遍街都在吃冰粉,彭山的冰粉籽被知青们带到全国各地,冰粉之乡名扬天下!
关于王味缘第一次做冰粉的经历在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明末清初的武阳西北部(今彭山县保胜镇),有一户王姓人家,有一女名王味缘,天生丽质,聪颖可爱,孝敬父母,是远近闻名的孝顺美女。
起源
一天味缘上山采梨,不小心将梨树上一株青藤(今冰粉树)上的果实无意中抖落于香包中。回家后,王味缘清洗香包时香包有透明果浆溢出,遂觉惊奇!便将果浆盛于碗中,过一会儿果浆便凝结了。王味缘一看亮晶晶的,似冰非冰,似粉非粉,忍不住尝了口,冰冰凉凉,爽滑无比!味缘高兴极了,但可惜的是没有味道。于是味缘又找来了红糖加水,兑成红糖水倒入其中,再尝,凉幽幽,甜咪咪!味缘好不陶醉,连称“冰粉!冰粉!”。
很快一碗亮铮铮的冰粉就被王味缘一饮而尽!但味缘并不解谗,又上山采摘了一把冰粉籽回来,自己做起了冰粉。尝尽了美味之后,孝顺的味缘又给家人做了几碗。父母回来后一尝,大为赞叹,爱不释手!
见父母如此喜爱,聪明的味缘立刻想到如果自己拿到街上去卖,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尝到冰粉的美味,还可以替父母减轻一些负担!味缘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并答应帮味缘撑其冰粉摊子,至于冰粉摊的名字都想好了,那是“味缘冰粉”!
第二天味缘一上街做好冰粉立刻引来许多人的围观,品尝者络绎不绝!时间一久人们都知道武阳(今彭山)街头有一位卖冰粉的姑娘,不但冰粉好吃,而且人也漂亮随和,于是人们纷纷嬉称------味缘冰粉!冰粉味缘!
从此冰粉在彭山流行开来,并逐渐传入周边市县,渐渐的传遍整个四川!
在这三四百年的发展中,冰粉小吃从无到有,从一个县到走向全国各地,从一个小作坊到一个大产业,四川彭山的“味缘冰粉”创造了一个小吃文化的奇迹!
但在过去制作冰粉须先用手搓冰粉籽,再用石灰水点,制作方法麻烦且不好掌握,外行人一般难以制作成功,而且不是很卫生,以至长期以来冰粉只局限于四川盆地,外地人难饱口福!
外省人到了四川品尝了彭山的“味缘冰粉”都感到既惊呀又遗憾!惊呀的是冰粉的美味和神奇,遗憾的是走出四川就买不到冰粉了,最多自己带一点冰粉籽回去自己搓,但很多人却弄不好,即使弄出来也始终没有四川彭山的“味缘冰粉”好吃!这让很多外省人很遗憾,也是很多外省冰粉经营者生意失败的原因!
后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后来汽水、冰淇淋、雪糕等新兴饮品的兴起,对这种困难时期不太卫生且制作麻烦的小吃,人们逐渐淡忘了,“味缘冰粉”的经营也中断了。
但时间一久,随着人们对新生饮品也吃厌了!人们又怀念起当年在自己最困难时尝到的“味缘冰粉”,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几十年都难忘当年的美味!而新一代青少年由于吃厌汽冰淇淋、雪糕也期待新生事物的出现!
历史的幸运光环再一次降临在“味缘冰粉”身上!
味缘后人经过对祖辈制作冰粉技术的不断的钻研和自己的反复实验,终于从冰粉籽里直接提炼出了制作冰粉的有效成份——冰粉粉。这种产品用热水一冲便溶化,再一凉就成了冰粉,这使“味缘冰粉”的制作变得十分方便,而且很卫生!不但如此,在新的配方中味缘后人还添加入了魔芋粉和海藻粉,这不但加强了冰粉的稳定性,而且由于魔芋和海藻都十分具有保健作用,使“味缘冰粉”的食用价值更添魅力!
这种“味缘冰粉粉”一上市就叫好不已!很多人在家中都可以制作冰粉,且成本低廉!
人们终于又可以重温当年的“味缘冰粉” 美味了,“味缘冰粉粉”供不应求!
为了更好的宏扬“味缘冰粉”的小吃文化,规范“味缘冰粉粉”的正规化生产,味缘后人成立了“四川省彭山县彭祖养生食品厂”专门生产“味缘冰粉粉”!
有了厂家的正规生产和供应,“味缘冰粉粉”被广大“好吃嘴”带到全国,这一久违的美味倾倒无数消费者!冰粉历史名城彭山,名扬天下!
在“味缘热”的带动下,很多有头脑的四川人把“味缘冰粉粉”带到外省经营起了冰粉生意,不少人都从中发了一笔,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特点
冰粉是旧时成都人的传统冷饮。虽然叫冰粉,实不用冰,是用一种植物的种子(黑色的象芝麻大小)用纱布包好,放在干净的水里面不停地搓揉,搓揉过程中会产生出黏液混在水里,然后加上一点点的薄荷,取出纱布包裹的冰粉籽。过不久这些混合物就变成透明的浅褐色的凝固物,晶颤颤的诱人。因吃时有冰凉的感觉,形状又像冰粉,更像魔芋呈半透明的感觉,从而得名冰粉。昔日的冰粉,有摊售、担售两种形式。售者用盆盛冰粉,上盖纱布挡灰尘,另用一个半截瓦缸装红糖水,缸内放一只有把竹筒,还有十来个土巴碗及汤匙。冰粉每碗两分钱,吃时将冰粉一起盛入碗内,再加入红糖水,放上汤匙即可。冰粉入口有微甜、清凉、滑爽、一吸即消的特点。
冰粉是一种廉价的传统冷食,因冰凉如口,解热不伤脾胃而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