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吃:济南油旋的做法
起源
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
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
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泉城,民国初年时,济南有十几家经营油旋的店铺,油旋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
入“非遗”
在“ 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济南的传统小吃“油旋”榜上有名。申报油旋制作技艺的是省城的弘春美斋,它是济南市申报省级二批“非遗”名录中唯一的个体商户。
名人典故
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家山东临清,季老从6岁起,就离开老家,来到济南投奔叔父,并在济南读私塾,上小学和中学,后来去北京上大学。 在济南的生活,给季老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季老的《我的童年》、 《月是故乡明》等多篇散文中,他都提到了家乡和济南。
季老非常喜欢吃济南的特色小吃——油旋。蔡德贵教授很细心,他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北京一次,每次来看季老,他都特意从济南定做油旋,早上做好,中午赶到北京,让季老当天就能吃上。这已成了蔡教授每次到北京的固定“课目”。考虑到老人家的健康,他每次都叮嘱店家少放盐。
季老对于家乡的小吃非常满意,还专门给做油旋的张姓店家题字“软酥香,油旋张”。
做法
普通做法
食材准备
原料面粉。
调料猪大油,精盐,葱米,花生油。
制作步骤
1、将面粉加适量水、少许精盐,醒2小时后,下剂,擀皮。
2、将擀好的皮抹猪大油、精盐、撒葱米,卷好(卷60层)制成生坯。
3、将生坯放吊炉里烤至定型,取出;放在炉上层淋花生油烙制10分钟至金黄色成熟即可。
注意事项
1.面团、葱油泥的比例要恰当,制作手法要正确;
2.和面500克,春、秋、冬季用水300克,夏季用250克。
济南做法
食材准备
原料面粉。
调料猪大油,精盐,葱米,花生油。
制作步骤
1、用上等白面加水和软,稍饧后,揪下一个剂子,揉匀后,擀成薄皮,将葱油泥(用猪板油加大葱剁的泥)抹在面片上,边卷边抻,至面皮极薄,卷成螺旋形圆柱。
2、放在擦过油的鏊子上,用手按扁至直径8厘米、厚2厘米左右圆饼,烘至两面挺身,再放入下面炉壁周围烘烤,中间翻烤一次,至深黄色即熟。
3、取出后趁热将有旋纹一面的中间用手指压出窝,即成多达五六十层的油旋。
绥德做法
食材准备
原料面粉。
调料猪大油,精盐,葱米,花生油。
制作步骤
油旋
1、 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先和硬后蘸水踩软,醒2小时;
2、 分剂置油案上擀为长片,抹上化开的熟猪油,边擀边拉薄,撤上葱花、盐、花椒粉,
3、 卷为面团,压扁成饼状,上炉鏊抹猪油翻烙,待见火色后排入平鏊之下炉圈内烘烤至熟。
济南名吃油旋,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润呈金黄色,故名油旋。济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热吃,再配一碗鸡丝馄饨,可谓物美价廉,妙不可言。油旋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更有精细者,在油旋成熟后捅一空洞,磕入一个鸡蛋,再入炉烘烤一会,鸡蛋与油旋成为一体,食之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