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的历史起源与做法
一起烘焙网与您一起烘焙网分享4种 麻婆豆腐的做法...
做法一
麻婆豆腐——历史起源
麻婆豆腐,是清朝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 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1909年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成都通览》(清·傅崇矩著)已将此店及“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兴园、赖汤圆等店齐名的23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锦城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清末诗人冯家吉《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陈麻婆豆腐(人们习惯于称之为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开创于成都外北万福桥边,原名;陈兴盛饭铺;。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不长却相当宽的木桥。两旁是高栏杆,上面是抓鱼,绘有金碧彩画的桥亭,桥上常有贩夫走卒,推车抬轿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陈兴盛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这些人经常是买点豆腐、牛肉,再从油篓子里舀些菜油要求老板娘代为加工。日子一长,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了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豆腐色 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 们喜爱,陈氏所烹豆腐由此扬名。清朝也有相当的文字记述,可佐证其对民众的吸引力之大。清末就有诗为证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 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文人骚客常会于此。有好事者观其老板娘面上麻痕便戏之为陈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为美谈。饭铺冠名为;陈麻婆豆腐;。据《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由于陈麻婆豆腐历代传人的不断努力,陈麻婆川菜馆虽距今一百四十余年盛名长盛不衰,深得美食者好评。根据文献记载,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特色是用菜油和黄牛肉。烹饪手法是先在锅中将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着下牛肉,煮到干酥烂时再下豆豉。再来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铲几下调匀,盖上锅盖用小火将汤汁收干,起锅前再洒上花椒末。
主料豆腐 (500克)牛肉 (100克)
调料葱 (10克)姜 (5克)蒜 (10克)郫县豆瓣 (10克)麻椒粉 (8克)麻椒粒 (3克)盐 (4克)五香粉 (3克)水淀粉 (适量)水 (200ml)厨具炒锅
1 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
2 入水中焯水。
3 盛出备用。
4 牛肉切成小粒。
5 葱姜蒜分别切末。
6 热锅下油,先放入少许葱姜炝锅。
7 放入牛肉粒翻炒至变色。
8 再放入郫县豆瓣和一半的麻椒粉。
9 炒出红油。
10 再放入豆腐。
11 旺火翻炒一分钟。
12 再加入水,盐,五香粉炒匀,烧一分钟。
13 倒入水淀粉。
14 炒匀勾芡。
15 出锅盛入盘中,再在豆腐上面撒上蒜末,葱末,麻椒粉,麻椒粒。
16 再浇上一勺热油即可。
小窍门
麻椒及郫县豆瓣的用量依照个人口味酌情添加。
最好用麻椒,比用花椒的味正。
做法二
“麻婆豆腐是川菜中的名品。主要原料由豆腐构成,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称之为八字箴言。”
主料南豆腐 (500克)肉末 (100克)
调料葱姜末 (适量)盐 (适量)料酒 (适量)鸡精 (适量)高汤 (适量)花椒粉 (适量)生抽 (适量)辣椒粉 (适量)辣椒油 (适量)郫县豆瓣酱 (适量)黄豆酱 (适量)淀粉 (适量)厨具无
1 准备好原料。
2 豆腐洗净、切丁、焯烫、控净水
3 猪肉剁成碎末。
4 锅烧热加油,入葱姜末煸炒。
5 加肉末,煸干水分。
6 加辣椒粉、豆瓣酱、黄豆酱煸炒。
7 煸炒至肉末入味。
8 加入高汤、料酒、生抽煮沸后转小火,煨至汁浓入味时,放入鸡精,用水淀粉勾芡收汁。
9 加葱丁、辣椒油拌匀出锅装盘,撒上花椒粉即可。